蔡晓辉
2016年10月11日10:48 来源:河北日报
湖北省纪委10月8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透露:4月至8月,湖北通过“大数据”比对查处“蛀虫”,共查处31.7万人不符合政策规定却领取各类补贴的问题,涉及党员干部5.9万人。据了解,湖北收集民政、财政、林业等部门发放惠民资金源数6255万条,人口、户籍、车辆等比对数据2.7亿条,运用湖北省纪委开发的惠民资金监管软件,快速比对并锁定185.3万条问题线索,使有房、有车、有工作、开办公司人员违规领取补助资金的行为“浮出水面”。(据《人民日报》10月9日报道)
我们已经身处大数据时代。电商根据你的网购数据向你不断推送相关产品;打车软件根据实时交通数据来设计更通畅的线路……大数据中隐藏着巨大的商机,谁拥有了大数据、善于利用大数据,谁就抢得了市场先机和主动权。反腐也是如此,给反腐工作插上大数据的技术翅膀,将极大地提升反腐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大数据反腐,首先需要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屏障,搭建起一个大信息平台,以便对各种数据进行科学比对和分析,快速锁定问题线索,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这是大数据反腐的一个重要技术性前提。
事实上,湖北纪委的大数据反腐,已经探索多时。在今年早先的有关新闻报道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黄石市纪委通过对城建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线索,“这个人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他的妻子怎么还购买了经济适用房,两个女儿都享受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相关部门及时跟进,迅速查处了该人的贪腐行为。分析这则案例可以发现,正是因为当地城建部门、民政部门、公安户籍部门三方信息的互通,构成了一个大的平台,有关方面才得以通过对家庭成员、登记房屋、领取补贴情况等信息的比对,迅速分辨提取出异常信息,让腐败分子的“猫腻”在大数据的“火眼金睛”下无处可藏。
同时,各类腐败案例本身也是一个大的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既往案例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腐败行为在高发领域、作案手段、特定人群等方面的共性和特性。显而易见,对这些规律性的准确把握,一则能让监管和反腐部门对这些特定领域加强监管,使得监管执纪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二则可以有效发现日常监管中的薄弱环节甚至漏洞,有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健全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法,从而给监管漏洞“打上补丁”,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反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手段。事实上,对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技术反腐手段的运用,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已颇有成效。贵州的“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以及“扶贫项目精准化监控平台”、黑龙江的纪检监察数据平台、甘肃的举报数据平台,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实践证明,对大数据反腐,运用得越深入、越广泛,问题线索的排查就越高效、权力寻租的空间就越小。希望各地相关部门都能高度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科学深入地推动信息监管平台的搭建和运用,让大数据在反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