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柱
2016年09月28日15: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庸政、懒政得到有效遏制。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基层参访时,一些群众反映,虽然“消极怠工”现象少了,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积极怠工”却在一些地方的个别干部身上出现了。(9月26日新华网)
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怠工的本质属性就是不想为、不敢为、不作为,这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廉政建设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曾听到有人这样描述领导干部,“干部干不”就是干普通人不能干,一般人不能为的部分。这话听起来不怎么样,但细细想来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众所周知,在其位,谋其职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权力越大,担子越重,为民办实事的责任也就越大。领导干部作为党员干部中的“关键少数”,本应该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主动作为,利用普通干部所不具备的“优势资源”发挥所长,以更高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角度解民忧、办实事。但部分领导干部打出“白加黑、五加二”的加班加点口号,表面上看起来“我很忙,没有任何空余时间”,实则“忙而无获、忙而无为”,要知道不办实事的按部就班,不解民困的庸庸碌碌,不主动作为的“积极怠工”实属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本质上和“消极怠工”并没有任何区别。
把好脉,切中“积极怠工”的病根子才能因症开方,对症施药。“积极怠工”表现出来的按部就班,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该开会就开会,该下乡就下乡守住了最起码的“在其位必先到其位”的“底线”,但“做做样子、似是而非”一方面暴露出受到客观反腐高压态势的影响,片面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一定不会出错”的缺乏担当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硬着头皮混日子”的“不敢为”思想在作祟。另一方面则反映出领导干部本身能力水平未达到岗位所需能力水平,人岗不相适应,不能完全发挥领导岗位优势,大胆创新的开展工作,为百姓办实事的主观“不能为”所致。领导不是天生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能大有作为,无论是受客观条件影响的“不敢为”,还是主观意识下的“不能为”都不能作为“积极怠工”的借口和托辞。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既然走上领导岗位,就应该担起为民之责,行务实之风,做清廉之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十七次深改组会议上强调:基层改革创新,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既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大可抛开“怕这怕那”的心理负担,放心大胆创新的开展工作,只要本着是为群众办实事、为百姓谋福利的举措又何须畏首畏尾。另一方面,怀着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严守法律的“底线”,规矩的“红线”,时刻把规矩挺在前面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踏踏实实干事,不做“亏心事”,又何惧“鬼敲门”。
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作为领导干部要学会给自己“加压”,逼自己学习,逼自己进步,逼自己优秀,逼自己担责,逼自己为人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在内心深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既然党和人民信任,既然组织委以重任,就不允许自己辜负,就要做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鼓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干劲,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卷起袖子、迈开步子、放开手脚的去“真干、实干、苦干、巧干”的心理准备。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冲刺阶段,在社会转型,矛盾多发等特殊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唯有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贯穿日常工作当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用追求实效的“实干精神”彻底根除不办实事的“积极怠工”,大胆创新的“真干、实干、苦干、巧干”方能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蹄疾而步稳。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