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相宇
2016年09月23日15: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昨日,有网友发布图文称:“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小河口长城经当地文物保护单位修葺,原本残缺的垛口墙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9月22日中国网讯)
历经沧桑与岁月的“野长城”,毁而不亡,任何成本的保护都在情理之中。野性十足的“最美野长城”与硬化的“路面”对比鲜明,一时间“毁文物”的质疑声纷至沓来。对于古长城的“旧貌换新容”,更是有网友质疑:“这种修葺还不如不修,简直比破坏还可怕”。
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绥中文物局“怡然不动”,更是“坦言”:“长城修缮使用的材料并不是砂浆,网友不了解长城修缮的工艺”。诚然,此次长城修缮属于抢险工程,当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古长城变成了惨不忍睹的“小马路”,文物价值也被大打折扣。这哪是修缮,分明是自毁长城。对于这种行为必须追问清楚,决不能因为顶着“修缮”、“保护”的帽子就可以蒙混过关。
纵然说的再头头是道,也不能开脱将“古长城”修成“小马路”的罪责。但凡古建筑,都讲究“修旧如旧”,即使不如旧,也不能面目全非。再者,修缮工程当然是要国家文物局批复,可是具体细节找谁来设计、雇谁来施工、使用什么料、用什么工艺,还得当地来落实。所以,当务之急是亡羊补牢,盲目的强调什么工艺、什么批复是站不住脚的。
辽宁省文物局局长丁辉称,“确实修得不好看,我们也很纠结,因为这是专家制定的唯一方案”。据丁局长介绍,当地正在制定调整方案。修长城不是修自家围墙,修不好推倒重来,岂能如此儿戏。对于此次修缮,必须一究到底,需要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比如当地文保部门在这一过程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以致酿成苦果。这显然不是一句“没想到”“确实难看”就万事大吉的。
近年来,诸如此类的破坏性修复文物屡见不鲜,其实,追根溯源在于违法的成本太低,事后很少有人承担相应的责任,重罪轻罚只能是令人不痛不痒,无动于衷。绥中这段长城的修缮问题,也许可以等一等,文物的保护却刻不容缓,每一段消失的“长城”,都是对“万里”的消融,当有一天万里变成了千里、百里,我们将追悔莫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