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传
2016年09月19日09:20 来源:新华日报
河南省近日规定,政府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配套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将“官话”翻译成“白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群众关心的事讲清楚。
出台文件还需配“白话版”,个中问题催人思。应该说,给文件配上通俗易懂的解读,说明有关部门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不过,问题既已弄清楚,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文件写得通俗易懂一点?
出文件、作讲话、写文章,习惯于“端着架子”,总喜欢“讲官话”,不屑于讲白话,故作深沉,这种不良文风话风不可取。领导干部说话、为文是为表达观点、动员群众,为了体现自己“有水平”,搞一些华丽的辞藻,找一些生僻的词汇,设一些气势恢宏的排比,好像不出点风头、不“抢个头条”就无以体现自己的高明,这其实是变相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群众极为反感。
身为领导干部,最应该讲实事求是。领导干部如果书读得多,满腹经纶,出口成章,这当然是好事。但即便这样,在出文件、作讲话、写文章时也要“看菜下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力求让人家容易懂。如果本身口拙、不善言辞,那就更应实事求是,有一说一,用自己的坦诚、务实去打动人。假如不善言辞而又要假装高明,非得堆砌辞藻,甚至找人捉笔搞些“高深”的东西,往轻里说是附庸风雅、缺乏自信,内心不淡定不强大,往重里说是弄虚作假、伪饰蒙骗,是做人不实在、为政品格不高的表现。
说话如此,做事也一样。真佛只说家常话。身为领导干部,应该多说“家常话”,多做“家常事”。所谓多说“家常话”,就是实事求是,多讲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力求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说清楚复杂的事情和深刻的道理,而少一些矫情,不故作深沉,不故弄玄虚。所谓多做“家常事”,就是从实际出发,紧扣上级关注和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不好高骛远,不好大喜功。多做“家常事”造福百姓,多说“家常话”展示良好作风,应该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追求。
应该指出的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干部队伍的文风、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说“家常话”、做“家常事”的干部越来越多,但也有些干部依然官话套话连篇,总喜欢到哪里都想尽快弄出点“动静”,而不想扎扎实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有关部门应该旗帜鲜明,倡导干部讲实在话、做实在事、务实在功,反对干部说虚话、做虚事、务虚功。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务“实”的干部受重用,让务“虚”的干部没舞台。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改变不良风气,需要众人持之以恒而非个别人一时的努力。我们要珍惜作风上的可喜变化,巩固成果,防止回潮;同时,继续深入查找问题,看看哪些地方问题依旧,多措并举,促进文风、作风、政风持续好转。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