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时评:别错过13亿人的“兴趣市场”

吕晓勋

2016年09月19日07: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及时匹配,企业才有可能收获消费者的信任,留住他们的心

上社交平台定制专属月饼,网购无网豆浆机、全自动烘焙机等小家电;约三五好友去体育馆锻炼,走进博物馆体验VR头盔、虚拟试衣镜等新科技产品……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各地民众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送礼去奢华、重品质,过节形式有创意、重心意,节日消费市场所出现的种种新变化,充分反映了消费“口味”的变迁。

消费者兴趣,常被视为观察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风向标。近日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兴趣报告》显示,6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兴趣广泛,运动、音乐、阅读是最受欢迎的“全民兴趣”。国人的生活内涵,已不只是围绕简单的柴米油盐,色彩斑斓的生活兴趣图谱,正助推多元、立体的消费市场格局形成。

有机构做过统计,里约奥运期间,全社会对运动的关注骤然提升。“洪荒少女”等的魅力感召,让有些地方的游泳课报名人数足足翻了一倍。环顾周围,自发性的运动、健身几乎随处可见。中秋假期里举行的北京马拉松,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都刷了屏。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服务需求、形成的各种集聚效应,势必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不仅仅是运动。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的变化,很多新兴消费和新的商业模式正加速涌现。从出门用打车软件叫车、吃饭用APP订餐,到网上团购电影票、手机预约教育培训课程,商业创新服务于个人兴趣的理念正在不断加深。而随着互联网与消费的深度融合,企业对于顾客的消费行为偏好与趋势,也有了更为精准的分析与判断。依靠阿里巴巴数亿用户留下的生产和消费大数据,蚂蚁金服一年间服务了260多万家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每笔放贷的成本只有几元钱。类似的“供需友好互动”,重塑着越来越多行业的现代化生产思维与逻辑。

优质的资源供给,向来不缺乏买单者;善于捕捉潜在消费兴趣的商家,往往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市场需求。有这样一个案例:四川攀枝花的芒果行销海内外,近年来当地果农瞅准了顾客希望全程追踪水果品质,开始试水认领芒果树,顾客获得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果农也借此多挣了好几倍。从“卖果”到“卖树”,极具创意的芒果营销说明,实现供需双赢并不矛盾,根本在于不断改善供给质量和服务,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产品“物有所值”。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关注消费者的兴趣,其实就是在给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找方向。从数据上看,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足见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作用。与此同时,因为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大量“需求外溢”以及消费能力外流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等奢侈品,到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消费者眼中的兴趣点,恰恰是一些“中国制造”的短板与弱项。就此而言,继续针对13亿多人的“兴趣市场”做探索式挖掘,显然还有不少值得深耕的空间。

粗放式轻松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并不代表企业好日子的终结;相反,这“意味着优秀企业的好日子正在到来,意味着全体中国人民有品质生活的开始”。只有当供给产品、质量与服务三者同时推进,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及时匹配,企业才有可能收获消费者的信任,留住他们的心。而这,或许也正是激活社会经济活力的关键所在。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19日 05 版)

(责编:姜萍萍、赵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