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远望台:信仰是精神的守望

卢晓琳

2016年09月18日07: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重走长征路,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劝郎哥,莫念家,哥当红军妹当家,穿起军装拿起枪,英勇杀敌打天下。劝郎哥,莫念家,男儿有志闯天下,时刻记住工农苦,豺狼虎豹全不怕……”在江西省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内,这首《莫念家》的苏区歌谣旁有一尊雕像,妻子送别参加红军的丈夫,它真实地定格了守候爱情74年的陈发姑与参加长征的丈夫离别的一瞬。

那时瑞金的天地间时常响起红军官兵的歌声:“当兵就要当红军,我为工农争生存。官长士兵相亲近,没有人来压迫人。会做工的有工做,会耕田的有田耕。”参加红军的念头,也在陈发姑的丈夫朱吉薰的心中萌发。发姑对丈夫的这一想法非常支持。有街坊邻居说发姑“糊涂”,“吉薰是独子,他去参军打仗,照顾婆婆、撑起这个家就靠你一个女人啦!”发姑的态度十分坚定:“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参加革命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去做。”有了妻子的支持,第二天,朱吉薰就到区政府报名应征,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几十户人家的青年都跟着参加了红军。

1934年10月中旬,朱吉薰跟随部队在于都集结开始战略转移。发姑从石水乡一路走到于都县城,把自己亲手做的一双布鞋和一套衣服塞给丈夫,她甚至不知道丈夫的部队番号,两人就在于都河边分别了。记者在叶坪乡光荣敬老院采访到了照顾发姑晚年生活的李翠兰阿姨,发姑常说,她永远忘不了分别时和丈夫说的话,“你安心去革命,多立军功章,我在家等你!”“不要难过,你在家里等我,革命一胜利,我就回来找你!”

丈夫走后,发姑悉心照顾婆婆,白天,她在田里耕作,晚上就给吉薰编草鞋,哼着山歌,盼着红军能节节胜利,“哇哩(说了)等你就等你,唔(不)怕铁树开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转身,唔(不)知我郎几时归……”新中国成立后,发姑仍然没有听到丈夫的消息。当地政府多方查证,认为她的丈夫在长征途中牺牲了。有人劝发姑再嫁,但她坚决不同意,“吉薰是光荣的红军,我要守着我们两个人的家。万一哪天他回家了,他找不着我,会着急的。”就这样,她一直守候爱情。2008年,带着和丈夫的约定,114岁的陈发姑离开了人世,病床边还有她编的一箩筐草鞋。

信仰是精神的守望。陈发姑和丈夫共同的信仰让他们的爱情跨越了近一个世纪,对红军和革命事业的无限信任与热情使彼此在精神上互相扶持,忠诚于对方,忠诚于信仰。

信仰是主观意识行为,从广义上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信仰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反映着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与意义的信念,对是非曲直的判定。在信仰一致的感情中,双方所思所想所求是趋同的,在同一轨道上并肩前行,哪怕分离了,你会在前方等我,我会朝向你努力奔去,在终点重逢。反之,若信仰不一致,往往会如同行走在两条平行线上,也许双方一同启程,但心之所向不同,也会有一方转过身去,背向而行,渐行渐远。

相信发姑和她的吉薰已经在天上重逢了,皱纹有了岁月的洗礼,发线有了白雪的痕迹。分别了74年的夫妻二人一定有说不完的话。他给她讲红军怎样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而她则托着腮崇敬地凝视,像孩子一样贪婪地听他讲战斗故事,从不打断。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吉薰拉着发姑的手一同回家,同年轻时在田间结束一天耕作后一样。对于他们来说,彼此的心就是最好的家,共同的信仰就是回家的路。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18日 06 版)

(责编:姜萍萍、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