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警惕个别官员中秋佳节“收礼之痒”

商骅池

2016年09月13日13: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又逢中秋,拎一盒月饼探访亲友本是人之常情。前些年,由于利益的驱使和权力的寻租,中秋佳节却成了腐败的“催化剂”,一些人信奉“月圆人愿”的“信条”,用“高价月饼”作为“敲门砖”,以达成升官发财的心愿。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决心坚、力度大,系列“组合拳”成效显著,节日逐显风清气正之态。可在另一方面,某些官员却“左右为难”——既怕收礼之事败露丢了“乌纱”,得不偿失,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到嘴的肥肉”,心生“痒”意。习惯了以往八月节时的“门庭若市”,一旦“冷清”下来,反而觉得“浑身不适”,萌生“中秋之痒”。

“中秋之痒”患自两处,一是“惯性”,对权贵的攀附自不会因反腐禁令戛然止步,总有人“习惯性”拜访领导“碰碰运气”,收了则可成事,不收亦无所损;二是“隐秘”,电子商券、快递礼品成为市场新宠,点一下鼠标、打一个电话即可完成节日“问候”,隐秘性强不易被发现。送礼的“惯性”、收礼的“隐秘”更是给中秋节添了几分“痒”意,为贪腐提供了温床。因此,对“中秋之痒”必须引起警惕。

完善法规法纪,靠制度“止痒”。法网细才能防疏漏,拒收礼品反对腐败相应的法纪规定应完善详尽,既要有不准收受礼品财物的禁令,也应有对违反禁令的处罚。禁要严罚要重,禁不严,易生漏洞被钻空子,罚不重,不痛不痒难以发挥警示作用。同时,也要给送礼的一方相应处罚,加大送礼的“风险”,增加“行贿成本”,打破送礼“惯性”。

扩大财务透明,用监督“止痒”。实行网购商品、商券的实名制,使“网络消费”有迹可查;规范市场制度,禁止公款送礼乱开发票;探索领导干部的工资公开和财产公示制度,将一切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开通反腐热线,做到有访必查、核实必究、问责必严;实行举报奖励,为举报人保密的同时,给予适当奖励,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多措并举,撕破收礼的“安全网”。

营造廉政氛围,让环境“止痒”。曝光一批反面典型,对于收受礼品涉及金额较大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予以公布以示警戒;树立一批先进模范,将勤政爱民、清廉务实的感人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用清正廉洁的从政风尚感化领导干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如此,规矩之中自成方圆,失去了滋生腐败的土壤,那官员自不会“痒”了,中秋节亦会月圆饼香。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