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达
2016年09月12日14: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理讲理”热播、“青马班”受学生青睐、《老阿姨》票房创佳绩……去年以来,吉林着力抓好“植根”“青马”“双赢”“网军”等“四项工程”,创新理论宣传和基层宣讲形式,加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弘扬唱响网上主旋律,提升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影响力,取得了积极成效。(9月9日新华社)
理论宣传没有固定模式,但有其基本规律,即与时俱进,通俗易懂,适应时代要求。吉林的“植根”“青马”“双赢”“网军”等“四项工程”所以受到群众的欢迎,最根本的是确立了符合时代特点理论宣传和基层宣讲的基准线,即适合群众口味、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晦涩的政策和理论,让群众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清楚,因而让理论宣传真正在群众中落地生根。
群众需要理论,理论需要群众。理论学习不光是干部的事,人民群众也需要理论武装。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当今时代,是否掌握先进的理论,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对理论宣传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需要在内容上与时俱进,以解析日新月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理论宣传要追求大众化。马克思有句话,叫做“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从一个侧面指出了理论的大众化问题。理论宣传重要的是宣讲,在理论宣传方式上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才能满足更多的人对理论的渴求。现实生活中,不是群众不爱学理论,而是有些理论宣传从内容到形式缺乏创新,不能适合群众的口味。理论只有为群众掌握,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断创新理论宣传,才能增强群众学习理论的兴趣,当群众尝到了掌握基本理论的甜头,就自然会增强关注理论、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这样才利于政策理论的真正落实和落地。
理论宣传创新要有特色。近几年来,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系列通俗理论读本《理论热点面对面》,就是理论宣传创新的生动教材。《理论热点面对面》受到了社会各界读者的欢迎。而吉林省的“有理讲理”由《吉林日报》重要版面,走进吉林卫视和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演播间。3家主流媒体还把相关信息和理论文章进行全媒体传播。这无疑是一种理论宣传模式的探索,把落脚点放在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覆盖社会、落地生根上,可谓一种智慧体现。
理论宣传还要释疑解惑。群众对理论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看政策理论能为他们带来多少好处,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理论宣传尤其是基层宣讲就要注重针对性,捕捉群众的关注点,有意识地释疑解惑。比如,十几位居民因延迟退休问题争论起来时,草根宣传员的简单几句话“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都退了工作谁干?再说延迟退休也不是一刀切,有的就延迟几个月”,就让居民明白了国家为什么推行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又是如何来操作的,就会让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这样的宣传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论宣传也要成风化人。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但是,对广大群众来说,如果照本宣科地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十分抽象难懂,结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家庭”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来宣传,就容易产生吸引力,把理论的根本要义通过形象化的活动滋润到群众的心里,就起到了理论成风化人的作用,就会促进政策理论深入人心。
“植根”“青马”“双赢”“网军”等“四项工程”,拓展了理论宣传的思路与途径,在春风化雨中形成共识。期待着这样的创新传播形式能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让政策理论更好地落地生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