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以文取人”的用人导向要不得

孔德柱

2016年09月09日11: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在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机制中指出,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主要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条件。建立符合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为此,笔者认为,要善于改变“以文取人”的人才评价导向,充分激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人才评价标准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引着人才培养方向。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因才施评的评价标准才能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各类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然而,据调查采访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论文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以来,论文日益成为高校、科研机构、医学院、医院等机构人才评价的“指挥棒”。无论是职称晋升还是年终考核,无论是评奖评优还是选拔人才, 都被无孔不入的“金标尺”所扰。

不难发现,“以文取人”的论文导向滋生了很多弊端:教师的主业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在论文的压力下,部分教师上讲台机会越来越“少”、和学生距离越来越“远”、教学能力和水平越来越“差”。医生的天职是妙手回春、济世救人,但一线临床医生除了长时间面对病人、服务患者以外,还要挤占仅有空余时间写论文,身心俱惫、苦不堪言。迫于论文的压力,被逼放松“老本行”,主动追求“新文章”的本末倒置屡见不鲜;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的“投机取巧”层出不穷。除此之外,还滋生了代写文章、代发论文的“专业抢手”和“地下黑市”,着实让论文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抓住“要害”才能根除“病痛”。要改变以往“以文取人”的论文导向,关键是要减少论文在人才评价标准中的“比例”和“权重”。毕竟论文只是晋升职称、年终考核、评奖评优、选拔人才过程中的一个依据和参考,而并非主要和全部的“唯论文论英雄”。除了论文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更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比如道德品质、个人能力、工作业绩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呼唤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同职业、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又怎么可能“千篇一律”。破除唯论文“金标尺”的“沉疴宿疾”,根本是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立足不同类别、职业、行业特点制定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技术开发人才要侧重技术的使用推广、市场价值;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要强调社会效益、社会评价;应用型人才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唯有坚持有区分、有重点、有针对的原则,有的放矢、因才施评才能全面、客观、准确评价人才,让他们劳有所得、劳有所获,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从而激发他们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邓小平说过,“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关键看这个人实绩如何”。实干出英才,实绩识英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要善于改变“以文取人”的论文崇拜,建立以品德、能力和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倡导在实践和贡献中识别人才、在基层和一线发现人才、在各行各业凝聚人才,鼓励人才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写在工厂车间、写在百姓家中。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