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柱
2016年09月07日14: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培养使用忠诚干净担当、人民信得过的好干部具有指导意义。为此,笔者认为,要善用中医的“四诊法”,把好提拔干部的审核关口。
“察言观色”,把好“望”字关。了解一个干部最简单、最容易、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察”其言,“观”其色。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广泛接触干部,仔细观察干部的说话、脸色变化。面部表情、脸色变化往往是一个人的“本能反应”,是“装”不出来,掩饰不了的,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况。部分干部在考察组的谈话中所表现出来的支支吾吾、答非所问、面红耳赤、紧张冒汗无不透露出工作业务不熟悉、说话办事不自信、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软肋”。把好“望”字关,就要善于“察言观色”。通过“察”其真言,“观”其脸色,剥掉谎言的“外衣”,洞察干部言语间的“弦外之音”,全面、彻底、深入了解干部的见识见解、秉性情怀、境界格局、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党和人民把好干部考察的“先手关”。
“多闻阙疑”,把好“闻”字关。在干部的培养使用上,组织人事部门要“两耳善闻民间事,一心只找好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往往会根据干部的为官艺术、处世哲学、道德品质进行“民间点评”,有的还会给干部“戴帽子”,取“绰号”。百姓给干部起绰号,足以让“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空虚来风,未必无因,要拿干部的绰号“当回事”,因为一个绰号就是一条线索,甚至有可能是一封“举报信”。针对在组织人事部门“盘子里”的后备干部,要“多闻阙疑”把好“闻”字关。根据绰号线索,民查暗访,“顺藤摸瓜”,彻底调查清楚绰号背后的“言外之意”。通过在“闻”字上下硬功夫,无论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还是那些公仆意识淡薄、追名逐利的问题干部都会被组织的“火眼金睛”识别出来。好干部可以提拔重用,问题干部合理处理,保证了选人用人的“精准”。
“刨根问底”,把好“问”字关。“打烂砂锅问到底”说的是一种持之以恒,刨根问底的精神。在组织选人用人上,把好“问”字关,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问的前提是有原则,按规定,走程序依法依规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一个询问,并非恶意打听干部的个人隐私。杜绝走过场,三言两语、轻描淡写、敷衍了事的“浅谈”,严格、全面、彻底、走心的“深挖”。一是要提高问话的质量,营造讲真话的氛围。签订保密承诺书,解除谈话人员的后顾之忧,力争让谈话人员吐露心声。二是谈话要有的放矢,有侧重、有针对。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找知情人谈话。三是谈话要有深度。发扬“刨根问底”的精神,从不同角度,不同事例,不同人员,广泛听取意见,再加以分析研判,力争谈话结果全面、客观、准确。
“切理会心”,把好“切”字关。组织人事部门要善于给干部“把脉”,尤其是在讨论提拔干部时,要把好“切”字关,力争“切理会心”。 干部的“脉象”往往能精准反映干部的“生理机能”,“ 脉象平稳”表现出来的是政令畅通、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在自然灾害、社会矛盾等大是大非问题处理上能站稳立场、科学决断、合理应对;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选择取舍上,能公而忘私、无怨无悔。对于社会动荡、民怨四起、纠纷频发的“脉象淤积”,要善于发现干部的“病灶”,早处理,急治疗。通过一番把脉之后,对于德才兼备、群众公认,“脉象平稳”的“健康干部”提拔使用,择优而用,对于唯利是图、群众意见大“脉象紊乱”的“带病干部”刮骨疗伤、弃之不用。
相信,组织人事部门用好用活干部考核“四诊法”,把好提拔干部的审核关口,才能真正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干部培养使用的常态。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