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光明日报:以文化惠民补消费短板

闫建立

2016年09月06日07:58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以文化惠民补消费短板

  文化政策应从单一的供给管理向供给与消费管理并重转变,提供更精准的公共服务,为扩大文化消费创造条件。通过惠民补贴让消费者选择文化产品,可以倒逼文化企业创造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16个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惠民文化消费活动,首发总额1000万元的文化消费电子券……8月至11月,“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给市民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

  不独北京,安徽省日前也启动了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历时3个月,覆盖全省50%以上乡镇。在山西,“太原文化消费卡”年内将发行3万张,政府补贴100元,个人充值100元即可享优惠。“文化消费”成为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力点,凸显了一个问题:我国文化消费的短板效应明显。

  据相关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16.65万亿元。蛋糕很大,可是能吃到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一组曾被广泛引用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根据《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3)》,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彼时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左右,缺口巨大。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2014年这一缺口也达1378亿元。

  文化消费滞后,与人们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等有关,也与社会整体的文化消费环境有关。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人们更注重文化需求的情况下,契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增加文化市场有效供给、重视市场要素培育便成为扩大文化消费的关键。因为,与以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不同,文化消费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文化产品变化,以及“80后”“90后”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军,文化消费“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日趋明显,“以销定产”式微。

  那么,如何释放文化消费的空间?从欧美、日韩的经验看,不同形式的财政支持是激活文化消费的好选择。对我国来说,文化政策应从单一的供给管理向供给与消费管理并重转变,提供更精准的公共服务,为扩大文化消费创造条件。在供给侧,国家应在支持政策、财政资金、金融扶持等方面向优质内容的生产倾斜,比如设立扶持基金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在需求侧,则应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路径,即“推动转变消费观念,激发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补贴居民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在这一点上,北京的政策取向令人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重点在企业,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的政策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各地出台对动漫的补贴政策,部分企业就推出大量劣质动漫作品以骗取补贴。北京等地将优惠直接给消费者,有效避免了财政资金浪费。让消费者选择文化产品,倒逼文化企业创造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做法已在广东、重庆、甘肃等地复制。

  消费人次从2654.3万次增至4857.4万次,成交额从52.3亿元增至112.1亿元……前三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展现了文化消费的巨大空间。这说明,推出“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政策、活动,使其与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振,才能推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实现。

  (闫建立)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