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城里干部要多讲“土话”

沐圆

2016年09月05日16: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到某贫困村调研,一位驻村干部向笔者诉苦,“工作太难了,村民文化素质太低,一些简单的道理都说不通”。问及村支书,他也有怨言,“城里来的干部净说些‘城里话’,听了又不能当饭吃”。

干部讲得口干舌燥,群众听得耳朵受罪,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话风水土不服。

驻村干部长期工作在机关,往往学历高、见识广、懂政策。但不少人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又进机关门,一年四季难得下乡几次,基层调研也只是“会上听听、面上看看、点上转转”,这样一来,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缺乏了解,说话没有泥土气,加之与群众彼此并不熟悉,老百姓自然听不懂也不爱听。

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能和群众走到一起、打成一片,得到群众理解和信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常与村民一起蹲田埂、拉家常,和群众有说不完的话。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驻村干部应把讲“土话”作为必修课,下苦功夫学习掌握。

讲“土话”,首先要讲真心话。“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情真才能词切。讲话不站在群众的角度,不顾及群众感受,再有道理都冷冰冰的,群众当然反感。干部只有放下架子、带着感情,住进去、蹲下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诚心诚意地与群众交朋友,才会对群众有真情,才能把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焦裕禄同志风雪天看望双目失明的五保老人,当老人问他是谁时,他动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他把群众当父母,所以,人民群众打心底里喜欢他。

讲“土话”,要学会拉家常。见面点个头、问个好,聊几句家庭琐事,平淡之中有感情。干部与群众接触,不是一回两回就行的,千万不能“无事不登三宝殿”,要有事儿没事儿经常联系,哪怕隔三差五打个电话,也能让群众知道你惦记着他。拉家常不是耳提面命,不要净讲国家大事,要拉就拉一些家长里短,多聊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点滴,多谈谈住房、上学、看病的大事难事,这样群众才能把你当自己人。

讲“土话”,关键要讲大白话。干部说话目的是让人接受、指导工作,能说会道是好事,但切忌咬文嚼字、掉书袋子,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群众说话实打实,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如,同样是描述旱情,干部习惯于“堆数字”、“讲专业术语”,老百姓则会打趣“鸭子从地里走过,全都掉进了裂缝里”,后者明显更容易听得懂、记得住。驻村干部要经常到田间地头、背街里巷,和群众同坐一条凳上,多听、多学、多讲,群众语言就会丰富起来,久而久之自然能将上级政策“翻译”成“土话”。

讲“土话”是一种交流艺术,一种工作能力。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不算本领,用群众听得懂也喜欢听的话,把抽象的政策变成鲜活的道理,这才是真本领。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