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宛保平文章

安徽日报:牢记总书记嘱托 把群众冷暖放心上

2016年09月03日14:51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坚持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

这是安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今年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指导,深刻指明了我省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这是7000万江淮儿女必须担当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安徽进一步扩大战果、积累成果、弯道超车、脱颖而出,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省委书记李锦斌上任第二天,就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受灾地区,看望老区人民和受灾群众,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和灾后重建工作。这是牢记总书记嘱托、践行为民宗旨的实际行动,也是“学讲话、两手抓,换好届、开好局”的具体实践。

当前安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向全省发出以担当尽责为本、以干事创业为要、以造福一方为荣的强烈信号,必将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坚定的政治责任感,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切实担负起实干兴皖的光荣使命!

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褪色

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安市金寨县考察时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根,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魂。只有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精神,才能接好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接力棒”。

六安市金寨县素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美誉,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境内先后组建11支主力红军队伍,共有10万金寨儿女为国英勇捐躯。

8月31日上午,鄂豫皖革命纪念园格外静穆。李锦斌来到这里,满怀崇敬之情敬献了花篮。他缓步走上前去,悉心整理花篮缎带,并深深三鞠躬,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80多年前,从金寨县走出的红25军,艰苦转战万余里,先期到达陕北,为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内,一幅幅见证沧桑的历史照片,一次次闯关夺隘的著名战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再现了这支英雄部队从金寨走向陕北的辉煌历史。李锦斌时而驻足凝视,时而轻声询问,与在场的同志重温革命战争的烽火岁月,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次瞻仰显然具有特殊政治意义。 “长征永远在路上。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长征。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考验新一代共产党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特别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特别不能忘记老区人民,特别不能忘记老区精神! ”李锦斌语调铿锵。

“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上战场……”在回忆这首革命歌谣时,李锦斌动情地说,革命老区哺育了党和人民军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奋勇前行。老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李锦斌指出,要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精神,大力发扬革命理想高于天、事业必胜的精神,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联系群众、生死与共的精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有一种情怀永远激荡心灵

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同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 ”只有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才能始终拥有牢固的执政基础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4个多月过去,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得怎么样,大湾村乡亲们的生活有什么新的变化,李锦斌一直十分关注。

青山环绕,绿水萦回。 8月31日下午,李锦斌来到大别山深处的大湾村。

道路一旁坐落着花石乡集成式光伏扶贫网架式电站。李锦斌一下车就发现这个光伏电站“与众不同”:“光伏支架为何这么高? ”当地干部回答说,按照项目规划,上面搞光伏发电,下面建灵芝大棚,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

李锦斌点点头,继续问:“这个电站能惠及多少农户? ”

“可以惠及91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多元。 ”

“采取什么模式建设管理? ”

“集中建设,分户收益。 ”

“这个办法不错,集中建设效率高,分户收益效果好。 ”李锦斌强调,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发挥光伏扶贫最大效益。

大湾组村民的老宅对面,正在兴建扶贫安置点。李锦斌踩着土石走上工地,仔细询问项目规划和建设进度。得知一期项目可安置18户,预计9月底主体完工,年底可顺利搬迁入住时,他高兴地说,这是造福于民的安居工程,一定要本着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执行政策标准,从严把好质量关口,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小山村正在发生令人惊喜的大变化:3口老塘已修葺一新,沿河长50米高4米的护岸即将完工,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路灯、景观河堤等正在申报建设……看到规划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李锦斌非常高兴。

听说大湾村正在谋划乡村旅游,李锦斌要求,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规划,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李锦斌在调研中叮嘱当地干部,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爱民之心,常兴亲民之举,常办利民之事,持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有一项承诺必须全面兑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只有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尽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最突出的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实干加巧干。

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李锦斌来到金寨县白塔畈镇刘冲村扶贫和移民搬迁点,深入了解项目规划、资金来源、后续配套等情况。他强调,要围绕解决“搬哪些人”“往哪里搬”“搬后怎么办”等问题,创新思路机制,持续着力攻坚,尤其要严格掌握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标准和面积,不要贪大求洋、搞不切实际的“一步到位”,决不能让贫困户因建房而举债、背上包袱;聚焦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做好产业帮扶、劳务培训和输出等配套工作,切实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刘冲光伏农业生态产业园总投资7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00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15亿千瓦时。李锦斌与园区负责人细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笔账,希望企业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综合效益,实现产业扶贫和企业发展的双赢。他指出,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业新型业态,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刘冲村村民王孝文一家三口,妻子因车祸高位截瘫,导致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李锦斌告诉王孝文,前不久,我省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关于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力度很大、措施很实,比如划定贫困人口个人自付费用“351线”,就是一条硬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做好资金安排、政策衔接、项目落地、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减少因病支出,有效遏制和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潜山县天柱山镇白水村,李锦斌与汪红兵一家围坐在一起,详细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汪红兵激动地说,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的生活暂时有困难,但长远有奔头。李锦斌叮嘱扶贫干部,要真心关爱困难群众,真正帮助他们理清脱贫思路,早日找到致富好门路。

“脱贫攻坚开局之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需保持强攻态势,必须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力,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必胜! ”9月1日上午,李锦斌在脱贫攻坚和灾后重建专题座谈会上强调,今年是实施脱贫攻坚的第一年,要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细落准落实,为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有一项责任必须勇于担当

重建美好家园、开启新的生活,是灾区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我们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省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只有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敢于担当不懈怠,真抓实干不漂浮,才能把灾后重建这项艰巨任务完成好。

当前,我省防汛抗洪抢险夺取决定性胜利,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必须把工作重心全面转到灾后重建上来,推动各项工作措施全面到位,尽快恢复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生产自救与时间赛跑。近一段时间,受灾地区干部群众不悲不怨、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省绝收500多万亩农作物,已经抢种补种250多万亩。李锦斌在调研中指出,要抓紧组织力量深入灾区、深入农户、深入企业,切实摸清灾害损失情况,认真制定生产自救方案,做到能救则救、能补则补、能转则转,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基础设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灾后重建的关键和重点。8月31日傍晚,潜山县天柱山镇白水村水毁工程修复仍在紧张施工。李锦斌风尘仆仆来到这里,实地察看农田恢复、沟渠清理、道路重建等情况。站在水毁基础设施示意图前,李锦斌问:“主要是哪些方面毁损严重? ”当地负责同志答:“水利设施、农村道路、部分河堤和圩区房屋。 ”“这些都开始修复了吗? ”“我们正在抓紧全面修复。 ”李锦斌颔首赞许。他强调,要抓住大灾之后大建大治的发展机遇,着眼未来加强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交通设施、供电通信设施、受损学校医院卫生所等设施的基本恢复,有计划地推进倒损房屋建设,在恢复中提升、在重建中发展。

做好灾区群众的生活安置,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群众需求。枞阳县汤沟镇后湖小学安置点里住着白荡湖大稻圩内受灾群众,目前多数村民已返回家园,还有64名村民因房屋毁损严重尚未返家。 9月1日上午,李锦斌来到安置群众中间,关切询问生活安排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村民们对生活安置一致表示满意,发自肺腑感谢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李锦斌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抓好灾后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提前谋划冬令春荒救助,确保吃饱穿暖,确保有病就医,确保住房安全,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安定有序。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李锦斌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按照既定工作安排,统筹兼顾、弹好钢琴,在抓好脱贫攻坚和灾后重建任务的同时,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进步,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执笔 吴林红)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