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坤
2016年09月02日15: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8日下午,徐州市检察院通过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的官方微信公号公开发声,拒绝为创建文明城市发动检察系统工作人员“扫街”。昨天上午,徐州市委宣传部长冯其谱向新京报记者回应称,创建文明交通秩序,属志愿活动,并非强制任务。作为司法机关,检察院有不参加该项活动的自由,但仍要参加其他类型的服务活动。(8月30日《新京报》)
近段时间关于干部“扫街”的话题引发了网络热议,前有任城区组织基层干部走上街头清扫马路,后有徐州市上百家企事业单位派员参与维护交通秩序,按理说如此大的举动也算是费心费力,但居然就有人不理解不支持,徐州市检察院就对摊派任务大声说不,还得到了网友一边倒的支持,可见群众对此举动也并不买账。当地政府或许觉得委屈,辛辛苦苦搞创文,为何群众却给予了差评?
如果单从创建这件事来看,不论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还是文明城市,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美化亮化城市,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取得国字号的荣誉更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带动刺激城市的经济发展。创建工作本身值得肯定,创建带来的实惠更是显而易见,但为何近年来一些地方搞创建却引发了当地群众的反感?细究原因,不难发现创建工作的“一阵风”是群众吐糟的症结所在。在创建的过程中,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做方案、做计划、抓项目、抓督查,誓有不拿牌不罢休的豪迈气魄,尤其是在迎检前夕,更是上演突击式的攻坚战,组织各部门人员拿起扫帚、带上抹布、配上红袖标上街充当清洁员、担当临时交警,轰轰烈烈个把月,上级检查组一走,昔日脏乱差的旧貌再次卷土重来。创建前后的强烈反差,导致群众对这类运动式、走过场的创建工作嗤之以鼻。
突击式搞创建也是一种“面子工程”,创建“一阵风”实际上暴露的是毫不遮掩的形式主义。突击创建反复上演,同时也暴露出个别领导干部走偏的政绩观。在不唯GDP论英雄的新形势下,有个别领导干部把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作为展示政绩的新渠道,为了在任期内见成效,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突击上马,摘牌之后就把治理工作晾在一遍,被打回原形的城市面貌再次成为群众头痛的老大难问题。
如此短命的创建工作,群众当然不乐意不买账。突击式创建不仅劳民伤财、还导致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对于此类形式主义作风必须坚决予以喊停。创建工作既需要初期的大力攻坚,更需要形成常态机制的久久为功。要形成常态化机制,就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接着一任抓。要彻底杜绝搞突击,还是要善于拿起制度的利器,例如将城市管理常态化机制建设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将治理工作中出现的严重反弹现象作为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才有在规则的约束下真正将形式主义拒之门外。
对突击式创建喊停,既是群众期盼、更是城市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铲除突击创建的沉疴,既要制度的权威发力,更离不开以上带下的良性示范、单位一把手的主动作为与担当、上级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以及对大搞形式主义者的严肃问责。相信只有从思想源头树立常态意识,上下各部门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地抓创建,创建工作才不会被群众误读,绝不打折的城市环境才会真正赢得民心。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