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常国
2016年09月01日14: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干部,通俗地讲是指在党的各级组织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人员。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既体现了党的干部重要地位和作用,又明确了对党的干部的基本要求。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干部,要时刻树立防“空”意识,求真务实、认真扎实工作,确保工作实效。
要注意防范“挂空挡”。 “空挡”,通常指机动车变速杆放在“N”标识处,变速箱与驱动轮完全分离的状态。变速杆挂在空挡上,发动机只能空转,依靠惯性行进,缺少内力驱动。党的干部中,就有这样一类人员,谈工作可谓“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犹如空挡加油门,动静大、“劲头足”,却跑不动。这些人通过如簧巧舌,在领导面前善于“表演”,但背后却“阳奉阴违”,干工作耍滑头、踢皮球、搞变通,其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还有一类人员,自认为岗位不重要、领导“关注”少,提拔重用无希望,表现出精神颓废,情绪消极,“死猪不怕开水烫”,工作拨一拨,动一动,或者任其“惯性运动”、“自由滑行”。这类党员干部,忘记了工作时的“初心”,忘记了宗旨意识,忘记了党性观念,不是一名称职的党的干部,更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摆脱“挂空挡”的状态,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摆正心态,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权力观等“观念”,勇于担当,不断“换挡、给油”,推动工作提速前进。
要注意防范“空窗期”。 “空窗期”原指失恋时的感情空白阶段。引用到机关工作上,则指个别党的干部工作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混天撩日,我行我素、放任自流。造成工作的“空窗期”多为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班子面临换届,或干部调整,为求“稳定”、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工作变得谨慎起来,能被动的被动,“以静制动”,不再去“惹事生非”;二是有的干部虽然进行了调整,但没有安排实质性的工作,或不担任实职,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不再积极主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有的变换了岗位或角色,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心理不平衡,没能以“平常心”对待进退留转,一段时间变得沮丧起来,工作的热情、激情一时踪影全无。凡此种种可称为工作中的“空窗期”,有的干部“空窗期”次数较多、时间较长。作为党的干部,就应防范和消除工作中的“空窗期”,时刻想到自己的身份、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主动工作。习近平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工作就是责任,责任没有“空窗期”。
要注意防范“空调病”。“空调病”原本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长时间待在“空调屋”里“享受”,缺少户外活动,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肌体不良症状。引申到党员干部,其“空调病”则是指蹲在“温室内”,待在机关里,出不了“门”,走不出“院”,不是强调“天太热(冷)”就是强调“没时间”、“没有车”。这些干部工作往往靠电话“指挥”、“调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板凳干部”,是一种不接地气、不接外界,不深入基层群众、不实地调研的“工作惰性”、“政治惰性”。党的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通过党的干部去贯彻落实。习近平强调,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拉近领导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克制“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在几十年的工作岁月里,习近平时常出现在农屋民舍、田间地头,与百姓促膝长谈、与群众同甘共苦、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防范工作上的“空调病”,党员干部就要走出去、走下去,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下去,架起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将民情民意民愿“收”上来,变成指导我们工作的“方向标”。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