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
2016年08月26日15: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当前,不少地方为了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村级治理水平,派驻优秀干部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如果“第一书记”发挥应有作用,不仅能够为基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而且也有利于帮助党和政府树立良好形象。作为天天与普通群众打交道的“第一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重大,不仅承载了上级组织的嘱托,也肩负着服务基层群众的使命,尤其是当前扶贫工作的推动,更需要“第一书记”担负责任、扎实推进。因此,作为“第一书记”,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群众观,解决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基层,唱响为民务实“好声音”。
要去官气,增公仆意识。公仆意识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直接体现,《党章》中也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作为“第一书记”,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诚心诚意做人民群众的儿子。要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经常对照焦裕禄等先进典型,反思自己的公仆意识树得牢不牢,是否做到了为民掌权、正确用权,只有秉公用权、甘当公仆,才能走好正路、不走邪路。
要接地气,多联系群众。“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群众对党和政府感情深不深、信任不信任,关键看党员干部是不是关心他们,能不能为他们着想。作为“第一书记”,要切实增强基层意识和群众意识,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广泛听取和吸纳民众意见和建议,对于集体商定下来的事情,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对于群众不赞成的事情,要坚决做到不办,真正让群众满意,做为民型干部。
要增福气”,办惠民实事。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只有拿出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才能赢得他们的拥护和爱戴。群众评价党员干部的好与坏,不是看他学习了多少篇文章,开了多少会议,发了多少个文件,而是看与自身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是不是得到了解决。作为“第一书记”,要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像关心自己亲人那样关心群众生活,对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比如,为村里争取修路资金,帮助困难户修缮危房等等。这些实事都很接地气、很贴近群众,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