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敢于让群众对自己“品头论足”

孔令晶

2016年08月26日15: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年轻时的曾国藩喜欢记日记,篇幅不长,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他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或批评,或鼓励。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三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忠言逆耳”,人们通常都缺乏一点把别人的批评当成“药石”而改正进步的勇气,又遑论主动将自己“解剖”开来,放在公众的视野之下,让大家“品头论足”?敝帚自珍之下,往往失去了自我改正和提高的机会,有时甚至以扬长避短之名理直气壮忽视不足,懒于修正。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

干部不同于一般人,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包括“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更包括坦诚做人,坦诚做事。要学会把自己解剖开来,让群众当“评论员”来品评自己,并且能够充分吸收这些意见和建议,不断进步提高。

要常照群众这面“镜子”。从群众对自己的态度、言语和行动中进行总结和反思。群众的态度不会造假,干得好自然会赢得支持和拥护,而工作做的不到位,必然会有异议和“杂音”。而这些“杂音”是比“赞词”更珍贵的“推动力”。如果能够合理吸收,用之得当,于个人、于党的事业建设发展都大有裨益。要自觉筑牢规矩和纪律的底线。与群众真心交流,就意味着自觉的接受群众的监督,在这种监督下,干部必然会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慎之又慎,必然会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良好政治生态的细胞才能进一步被激活,为民务实清廉亦会蔚然成风。

那么,如何才能卸下心中的“包袱”,在群众面前坦诚无虞?首先,要有大局意识和担当,干事创业是为了国家建设、群众满意,而不是为了个人树碑立传,明确了这一点,就会把自己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自觉接受群众意见的“打磨”,让自己干事创业的能力更强,守护群众利益的“羽翼”更丰满;其次,要有放下身段的勇气,能够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考量胸襟,考验高度,要知道,一个人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要想让自己真正成为“强者”,并不是要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要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