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更要“改穷业”

王青玲

2016年08月25日15: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阅看《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询问村民对扶贫项目的满意度……总书记肯定了当前的成绩,也提出了“不仅要改善人居条件,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是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各地扶贫工作正在加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难啃的“硬骨头”,旨在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问题,补短板中的短板。然而,在现实的操作中,一些地方却刻板地执行搬迁政策,或是人走了贫穷依旧,或是“搬得出”却“留不住”,还存在搬迁与发展不同步的情况,显然有背异地扶贫的初衷。如何实现永久性脱贫、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下好一盘棋,“挪穷窝”与“改穷业”并举。

因地制宜“换穷貌”。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哪些群体需要搬迁?贫困群众搬到哪里去?搬后怎么办?都离不开“精准”二字。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要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搬迁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解决移民搬迁安置中户籍、社会保障、学校、医疗、事后发展、分类处置等等方面。所以,必须在衡量各方面实际与资源的前提下选择。比如,在综合发展上,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美丽村湾建设结合起来;在安置点的选择上,要考虑全域发展合理布局。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实效。

尊重民意“改穷业”。当看到,贫困群众是易地扶贫搬迁的主体,也是受体,只有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才会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才能提高困难群众满意度。时下,一些地方搞强迫命令,实行“一刀切”搬迁措施,不仅不能解决贫困群众的现实问题,反而造成了群众的不满。尊重民意,就是需要充分了解群众所需、所想,与群众一起出谋划策,变被动扶贫为主动参与。比如,根据群众的发展意愿,链接相关的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其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生活也转变思想。群策群力,才能共谋共赢。

科学谋划“拔穷根”。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这就需要聚焦生产“拔穷根”,在搬迁的同时,跟进脱贫措施,着力提高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后续发展能力,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产业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涉及到资金的筹措、政策的保障、资源的倾斜等等,科学规划是前提。比如,依托迁入地的产业发展,采取农民分红的模式;免费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自主经营;根据周边企业的需求,培训再就业……只有科学谋划,充分考虑促进农民增收,才能真正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