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宇
2016年08月24日15: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湖南省纪委纪检监察厅微信公众号“三湘风纪”消息,随着公务用车改革的深入推进,“公车私用”的空间被压缩了。一些公务人员的私车又开始揩公家的油,“车轮上的腐败”穿上新的隐形衣,“私车公养”的问题又出现了。日前,宜章县纪委就查处并通报了7起这样的问题。
本来,“公车私用”是长期困扰公务用车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开着公家的车、办着私家的事,自我逍遥自在,群众怨声载道。自2014年7月中央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意见》,从中央到地方,公车改革有条不紊推进,“公车私用”问题日渐消弭。可正应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老话,伴随着车改“正面战场”的节节胜利,一些“车轮腐败”的新型变种问却题悄然而生,尤以“私车公养”最为突出。
顾名思义,“私车公养”是指部分公职人员在公务车辆使用和管理日益严格化、规范化的背景下,将贪占公家便宜的思想转嫁到了私家车之上,打着“公务”“公用”之名,大行“私车公养”之实,或采取“挂靠”方式“揩油”,或冒充公车到定点维修厂进行维修、装饰,或将私家车的油费、维修费、过路费、洗车费等“捆绑”于公车之上进行公款报销,花样繁多、防不胜防。从近来各地查处的“车轮腐败”案例不难看出,“私车公养”之所以大行其道,唯一的手段无非是借“公车”下蛋。
要知道,公务活动中但凡与“公”字相关,在群众眼里皆是一定“公权”的象征。如此一来,“私车公用”便成为“公车私养”屡试不爽的借口,毕竟确因公务需要使用私车,在规定范围内是可以报销相关费用的,这就为心存私念的干部提供了可乘之机,管它什么费用,只有与车相关的费用支出通通裹挟进“公车”费用进行报销。由于手段隐蔽性强、费用查证困难等因素,对“私车公养”现象监管难以面面俱到。即便在报销环节发现了蛛丝马迹,有的也碍于“同事情面”,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即使是在消费环节引起了群众的怀疑,可“私车公用”的名义当前,没有真凭实据,群众也不敢轻易“招惹”。不得不说,“私车公养”泛滥,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公车改革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公共财政资金也在暗中流失,决不可等闲视之。
制度不灵,“刹车”失灵。必须因地制宜,进一步健全完善公车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细化公务车辆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对“私车公用”的内容、范围等作出清晰界定,真正让公务出行有保障、行得“正”。同时,要严格管控公务用车的各项开支,决不让公车账目成为一笔公私不分的“糊涂账”。
监管不到,腐败暗生。只有加强对“车轮”的有效监督,才能减少干部“钻空子”的可能、压缩其腐败的空间。不仅要将公车使用、费用报销等进行源头管控,还要进行全方位监督,拓展监督网络、延伸监督链条,注重堵漏洞、填空白、管盲区,让一切公务出行都置于“阳光”中。
思想不改,积弊难除。不可否认,“私车公养”现象的出现,是部分干部的特权思想作怪、侥幸心理作祟。必须强化纪律约束,增强规矩意识,不存私心、不谋私利。对顶风违纪者,要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倒逼干部遵规守纪、节俭出行。
“私车公养”是块硬骨头,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用好制度“刹车片”、打开监管“探照灯”、打好思想“清醒剂”,如此里应外合,才能彻底剥掉其腐败隐身衣。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