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从赵礼修路看“疏”与“堵”

孔令晶

2016年08月24日15: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春秋战国时代,燕国有个叫赵礼的人,有块在路边的田。因为田边的路比较低洼,下雨时路人常在他的田中横穿而过。赵礼很生气,可无论是插上“禁止通行”的牌子,还是在道路和田地中间挖上深沟,都没能堵住行人。最后,赵礼填平了低洼路面,修了一条平坦的小路。从此,行人再也不踩他的田了。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赵礼修路的故事告诉我们,千方百计堵住问题和矛盾,不如让问题明朗化,找到根源顺势而为,疏导才是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

反观当下,一些地方和干部仍然在工作中摆不清“堵”与“疏”的关系。面对上访群众能拖则拖,能躲就躲,群众问题丝毫得不到解决,矛盾连成了串,剪不断理还乱;面对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不是去深挖根源,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看问题表面现象,却堵住了问题产生的根源,致使矛盾越积越深。最终不仅贻误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更让群众利益受损,让改革发展受阻。

“堵”与“疏”的矛盾在群众言论上也非常典型。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兼听则明,畅通谏言渠道,是做好工作,赢得群众支持的前提。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地方存在盲目堵塞群众意见的现象,有的干部甚至当起了“鸵鸟”,对群众意见不闻不问,陶醉在自己编织的“甜言蜜语”里,对盈满则溢的群众意见,丝毫没有危机意识,把群众意见当作挑刺、歪理弃之不顾,致使工作越来越难推进。最终不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甚至还会撼动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疏通才能因势利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绝不是命令。”疏通的最佳手段就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相互沟通,彼此通气,共同探讨,这样才能相互理解,保证问题的解决和执行的顺利。

作为领导干部,要学会多种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去踏踏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开改革发展之路上的一个个“疙瘩”,打开群众的“心结”,才能让社会氛围更加和谐,秩序更加平稳,让全面深化改革之路越走越顺。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