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没拿金牌就无权说话,折射理念偏差

士心

2016年08月17日10: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里约奥运会赛程过半,中国代表团奖牌数暂列第二、金牌数第三。8月16日媒体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官员在当地接受采访时,一方面表示,要力争金牌,但金牌不是全部标准,另一方面也认为,“竞技体育永远是争第一的”,在赛场上没有第一就没有说话的权利,所以失败了就要认真总结,要重新崛起。

这一表态,听上去有些前后互相矛盾,但恰恰反映了当下体育主管部门的矛盾心态。举国体制下的“金牌至上”越来越受到诟病,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体育发展的重心,应从片面抓竞技、拿金牌,向社会体育、向普惠大众转移。然而一旦奖牌数量、甚至只看金牌数量不尽如人意,体育主管部门就会承受巨大压力。所以一边说金牌不是全部标准,一边又得说不拿金牌就没有说话权利。这说明整个社会对体育运动的理念偏差,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似应抓住金牌数暂“不尽如人意”的契机,反思我们开展体育运动的“初心”,端正国民心态。

从体育的本源讲,快乐、享受是根本。人类最初的体育活动就是一种本能嬉戏,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吃饱喝足,打打闹闹,有时是一种无意识的生存技巧训练,席勒称之为“过剩精力”。支配这种行为的是一种本能的快感,静极思动,做了就很舒服。或者可以叫做运动欲,没有什么功利性目的性。后来这种运动与生产劳动、军事格斗、原始信仰、生殖崇拜等相结合,开始有较为规范的动作,演变为具有一定层次、一定节奏的身体动作组合,这就产生了原始体育运动。但其本身仍主要是娱乐,或娱神,或娱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产生了一种世界上独特的展示体育运动的形式,这就是定期举办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规范了体育比赛的形式,提高了运动员的地位。然而也因过于强调竞技结果,有人为了在运动会上获胜,开始通过专门学校、医生等各种手段提升竞技技能,甚至为竞技而竞技,出现了职业运动员。这也正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离普通大众远了,离体育运动快乐、享受的初衷远了。也正因如此,1894年现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时,专门把“业余原则”写进章程。

然而,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对竞技运动附加了许多政治功能,什么为国争光之类,眼盯金牌,不遗余力。不止一个国家经历过这一阶段。从某种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尤其当国家实力不足、民众缺乏自信心的时候,拿金牌至少证明“我们还行”,某些时候能满足人们的自尊心。但从本质上讲,这是体育运动的怪胎,把原本应是快乐、自由、享受的体育运动,变成了个别人不得不为,为了某种功利目的而进行的“被迫劳动”,甚至有人为了取得好成绩吃药、蛮练,反而牺牲了健康。

近年来,正常的体育运动理念,正在慢慢回归。从国家层面,我们更加强调社会体育的发展与投入,从公众层面,人们对体育运动的作用与体育精神的理解,也更为成熟。里约奥运会上,未拿金牌的“洪荒姐”在网上走红,夺金失败却喜得男友当场求婚的新闻受新媒体青睐等,都反映出人们看待体育的心态,正在慢慢发生转变,只是转变幅度还不够大,更说不上彻底。当面对金牌数量未及预期,竞赛成绩不尽如人意时,舆论的压力仍不可低估,体育主管部门的官员也难免心里打鼓,故而说话听上去有些“颠三倒四”。

不妨理直气壮破除举国体制下的“金牌至上”枷锁。体育的第一功能与作用,应是满足人们本能的运动欲望,“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其次,才论及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功利目的:让身体健康强壮,让自律心得到培养。第三才是增强竞技水平。但参与比赛的不只是专业运动员,更应是普通民众。让更多普通人通过增强竞技水平,参与大型比赛,像近些年人们参与跑马拉松一样,增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与成就感。直至将来,我们参加奥运的运动员有的是银行职员,有的是销售主管,有的是律师,请假来跳高、跳水、扔铅球、射击等等,拿了奖牌再回去工作、赶回家中农场收庄稼。有这样的社会体育、大众参与做基础,拿金牌才更有意义。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政府再适度鼓励与提倡,我们也不愁金牌数不世界第一。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作者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