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坚决扫除扶贫队伍中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郑中

2016年08月17日16: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8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毫无疑问,这种“滥竽充数”式的假扶贫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必须该狠狠刹住。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云南有4个。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有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这种假扶贫不仅无益于扶贫工作开展,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重拳打击。

去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党和国家力争在未来5年,将使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然而随着扶贫人口的减少,反而意味着扶贫的难度增加,因为这对扶贫精度的要求更高,对脱贫成效的要求更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机关都派出“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或驻村干部组,希望通过深入一线、密切干群关系,准确“把脉”基层贫困内因,然后通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官民齐心协力让地方脱贫并做到绝不返贫。在这种美好的蓝图之下,也确实涌现出许多诸如李保国同志的“当代焦裕禄、孔繁森”,但我们也不得不痛心地承认,也有一些“南郭先生”混迹其中,干起了“滥竽充数”的勾当,企图蒙骗组织,给自己的简历“贴金”。

我国一些贫困片区,情况极其复杂,扶贫工程和民生工程,又是需要极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系统工程。把这些大工程分解到小地方,如果没有人员素质作为保证,是难以实现的。扶贫对象的选定、资金投放、长效防返贫机制的建立都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等更高层次的扶贫更是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所以,驻村干部作为“智力下乡”的排头兵,身上的担子可谓举足轻重,绝不是“南郭先生”手上可有可无的乐器。

然而,有的驻村干部自认为“天高皇帝远”,没有谨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道理,不仅不把中央的扶贫政策和惠民措施传达落实到位,还故意“摆烂”,让一些地方的贫穷加剧,引起了民怨。还有的干部,从踏上基层土地的第一天起,就打心里不愿和群众相处,把驻派视作“镀金”,不肯脚踏实地,想着把时间混够了就走,最后只留下一个“烂摊子”。无论怎样,这些“南郭先生”都忘却了精准扶贫的“初心”,严重辜负了上级组织和基层群众的殷切期盼。相反,只有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做好扶贫工作为己任,通过加强学习、实地调研、合理规划,实实在在做出一些改变乡村面貌的成绩,才对得起“父母官”这份责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边是如此重大的责任,一边却是“滥竽充数”的假把式。脱贫攻坚时不我待,绝不允许形式主义有生存的空间,对这些执迷不悟的“南郭先生”,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上级组织一定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落实民主测评和绩效考核,揪出隐藏在基层的“南郭先生”,真正做到不称职者一律召回且不得评优、不得提拔。真正让脱贫成效成为驻村干部作风与能力的“试金石”,“大浪淘沙”般甄选出一些踏实肯干、真心为民的好干部,推动“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大业的实现。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