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官员上网千万别“端着”

向家琴

2016年08月12日16: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超过半数中国人通过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接入互联网。面对这样的现实,愿意上网的官员越来越多,但真正能驾驭网络的仍然十分有限。一些官员在网上一开口,很容易就掉入了祸从口出、惹是生非的“怪圈”。(人民日报8月11日)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平台成了社会生态与公民心态的“放大器”。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畅通信息沟通的同时,也因为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出现舆论隐患。网络问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维权意识增强的表现,然而官员上网却总是有一些隐藏的情绪,也总是抱着政绩观上网,这样的端着是不是有些不接地气,也有些不利于团结呢?

不可否认,网络的便捷与海量也给了网络一个不安定的环境,网络成为语言暴力的集聚地,也成为谣言满天飞的扩散区,更成为所谓弱势群体的发言场,然而却也无疑的让所谓的经验主义伤害得体无完肤。毕竟,网络的真实性有待考究,网络的管理还存在滞后,不少人正是利用网络的弊端,实现自己利欲熏心的欲望。

网络整治一直是网民的心声,也是政府部门致力于完善的部分,只是不少网民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一边倒的相信自己愿意相信和看到的东西,也就助长了网络的不正之风,让歪风邪气侵入,让仇官心理有了滋生的土壤,让干群关系出现了隔阂,也是网络问政最后一公里畅通的关键所在。

然而,官员上网也应该摆正心态,作为社会管理和舆论引导者,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官场未必就是零错误的,自然的会引发一部分群众的不满意言论出现,这需要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以端正的态度积极的去面对,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民自然是会谅解的。

如若是舆论出现了偏失,作为官员来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去规范和引导,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放下身段、放下成见、紧接地气,恰当使用网民喜闻乐见的“微语言”,积极发声、大方回应,情况或许能有逆转的可能。有温度、有风度、有力度的“暖互动”,日益成为官员网上发声的“通行证”,打通了官员与互联网相隔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