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基层办事难绝非“偶遇”

余东

2016年08月12日16: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历时两个月,共计8趟,往返近千公里后,老李终于顺利通过了政府部门审核,拿到了“一事一议”财政补贴。“基层干部干点事怎么这么难呢?”近日,笔者在山东某市下乡时偶遇当了20年村支书的老李,听他一吐满腹苦水。(8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中出现了几个错别字,打回,重填;一两处数据不准,打回,重填;村民摁的手印和签的字出了问题,打回,重摁;某处内容不详细,打回,重填;要由村委会写一份保证书,重来;只签了名字,没有写“同意”还是“不同意”,重来;还是有几个数据差错,重来;有几处术语不规范的地方。在第八次的时候,老李死缠硬磨了半天,终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改正了所有出错的地方,总算是通过了审查。为跑一个“一事一议”的项目经费,当了20年村支书的老李跑了农业局8回,往返近千公里才通过了审查。这个事情落到任何人身上都会“生气得慌”。

“哪里不规范,缺啥少啥,为啥不能一次性说清楚?”这是老李提出的最直接、最显性的问题。估计经办人员会回答,我没有义务;也可能会说,没有走到那一步,当时没有发现其他问题;还可能会说,我们都是按照程序规矩办事。于是就只能一个问题跑一趟。

2015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时隔一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整顿和协调之下,类似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少了,甚至是没有了。但是基层办事难从村支书老李的经历中可见一斑。作者在文中用了“偶遇”一词,细细体会,意味深重。

随着简政放权、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这在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然而,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面对农村基层群众,庸懒散浮拖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百姓说:“像以前那样给点钱,干部做事还来的快点“。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跑个审查要八回,不仅折腾基层干部,让他们无所适从,也在无形中令基层政府权威和百姓的认可度大打折扣。

就事论事来说,审查一个材料,有一定的程序,材料也肯定会有一定的要求,材料送来,缺啥少啥、填的不对一目了然, 一次性就可以解决,何必要一个问题说一次,八个问题就让别人跑了八次。小权任性也不用表现得如此明显和张扬吧!要不真的要让老李“意思意思”?

究竟是作风转变不彻底,还是监管不到位,抑或是心中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够扎实?其实,这些问题也是众所周知。无论问题的答案如何,群众期望“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对老百姓负责的事情,就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这句嘱托和要求落到实处。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