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把问责的“尺子”变成落实的“板子”

何浩民

2016年08月11日13: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7月8日起《条例》施行。7月17日,《条例》全文公布。7月19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解读《条例》,指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人民网 8月9日)

对负有责任、失职渎职的干部进行问责,是管理干部的必要措施,也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在《条例》出台之前,对同样一种行为,该不该问责、谁该被问责、怎样来问责、问责到何种程度?尚缺乏统一标尺,导致出现了该问不问、有责不责等情况,随着《条例》的出台,问责制度终于有了一把标准的“尺子”,接下来,就必须出实招、动真格,把问责的“尺子”变成落实的“板子”。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制度不执行,其危害比没有制度更大。“尺子”如果不能变成“板子”,仅仅只停在纸上、挂在墙上,成为一种摆设,那么“尺子”永远只是尺子,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有问不责,甚至不问不责,反而会产生“破窗效应”,纵容出现更多的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失职渎职等行为,问责《条例》要真正发挥威力,就必须变成“板子”,并且要不折不扣地将“尺子”上的各项标准落到实处。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问责不是儿戏,落实问责《条例》,必须“问”到重点,“责”出成效,把“板子”打准、打响,切忌雷声大、雨点小,决不能蜻蜓点水,应付了事,前台风风火火问责,后台悄无声息复出。不仅要坚持有问必责、真问真责,还必须具体到人、具体到事,敢于动真碰硬,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更要时刻把“板子”高高举起,打响一个,警示一片,形成威慑力、督促力,真正给干部戴上“紧箍咒”。

打“板子”不是问责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落实《条例》,让问责制度成为干部头顶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告诫和警示广大干部,《条例》这把“尺子”不只是用来丈量干部的,更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条条框框”,干部一旦出现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失职渎职等行为,“尺子”就会变成“板子”,给干部以鞭策,唤醒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倒逼干部责任落实

(责编:谢磊、赵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