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如
2016年08月08日16: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七一”前夕,宁波市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论述漫画解读》和《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以下简称“《提醒本》”)两本“口袋书”,出台了“负面言行提醒”制度,梳理归纳出了具有一定普遍性和倾向性的44条负面言语和24项负面行为。(中国新闻报8月8日)
说话随便,是很多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却是一种传递负能量的作风病。一些牢骚话、推脱语,因为说话主体是党员干部,往往会引起百姓反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宁波市梳理归纳的44条负面言语,明确了作为党员不该说什么,给党员立下了说话规矩。
党员就是标杆,怎么说、怎么做对群众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实中,有些党员规矩意识不强,纪律意识弱化,虽然身在党内但是心已经脱了党,在自我要求上向后转,在言行标准上向下看,不仅不为党争光添彩,反而总用自己的不当言行给党扯后腿。
对一些政策决议,党员积极响应、言行一致贯彻到位,群众的工作就好做;党员说怪话、偏话,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例如,群众听见党员自己也在宣扬“什么反腐败、讲规矩,都搞了这么多年了,还不是一阵风的事情,熬个两年,风头过了就好”这样的怪话,就难免会觉得党员都这么想、反腐一定是走过场。不过一句牢骚抱怨,却让反腐的震慑效果打了折扣,也让党员整体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每一名党员都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践行者,普通百姓对群众路线的感受直接来源于与身边的党员打交道的过程。在办事过程中,如果听到像“现在老百姓越来越难弄了,能不接触还是不接触的好”、“走亲连心嘛,也就图个形式”这样的牢骚话,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就自然而然的拉开了,给群众办十件实事也未必能弥补这种心理上的距离。
当前,正处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这“44句不能说”既是学的延伸、更是做的标准。心有所想才能口有所言,只有内除歪思想、外纠怪语言才能真正对这些负面语言实行标本兼治。这44句负面言论,句句直捣病灶,既通过负面言论“一刀切”避免了这些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语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又通过明确什么不能说强化了党员内心的规矩意识,实际是给党员上了一堂接地气的规矩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