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干部是怎么变成“收款机器人”的?

余祖欣

2016年08月05日16: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江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党工委书记李光荣案判决生效,其涉案金额及单笔受贿金额均为江西最高,被江西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刚开始,有人送几百块千把元的时候,还有些畏缩,生怕别人议论讥笑。后来收习惯了,就不知廉耻了。”李光荣说,自己在贪腐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收款的机器人”。(8月4日新华社)

从几百上千到单笔千万,这位“巨贪”的自称可谓形象无比,所谓“机器人”,不知廉耻、没有底线,成了只知收钱而不计后果之徒,党纪国法更是没有放在眼中,土地、工程、国有资金,借职权便利“靠山吃山”,违纪违法事实暂且不论,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给相关部门造成的名誉损失才真正让人痛恨。

诚然,“落马”之后的忏悔或许确属真诚感悟,可如此“后悔”还有何用?“收款机器人”的比喻,形象生动,更令人倍觉警醒可怕,在以往被严查的“老虎”和“苍蝇”中,在当前违纪违法待查的贪腐干部中,何尝没有这样的“收款机器人”存在,几百几千的“意思意思”不嫌少、数以万计的“表示表示”不嫌多,收人钱财则替人办事,借手中职权受贿贪腐,各种“小动作”频频运用,最终损害的无非还是百姓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

究其本源,“收款机器人”之所以产生,其实恰包含了主、客观两方面。主观上,一些干部思想觉悟、信念理想极度缺失,在纪律面前不设“红线”,不讲党性,如同心生疾患而无抵抗力一般,稍有利益侵扰便坐不住、避不了,由小渐大逐步沦陷,自己给自己当了一回“反面教材”;客观上,以往一些地方和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的日常监管及惩戒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离任审计、日常报告更是落实不严,使其在一些所谓“油水”岗位屡屡得手,甚至长达数年未有发觉,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正如习近平同志告诫,“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大小干部,从来就没有“权钱皆得”的好事。然而,一些干部偏就割舍不掉这类“鱼与熊掌”的矛盾,当官尚且不知足,还要谋财牟利,也正是在这欲望之下,才打造出一张张不知羞、不收敛的“脸皮”。当然,就当前的反腐形势来看,拿下的“老虎苍蝇”越来越多,仍漏网待捕的“机器人”越来越少,论及根本,恰恰就是严格的反腐举措和正视问题的责任担当切断了“生产线”,同时净化了主客观环境,使这类人的放肆成为一种“过去式”,伸手必被捉、有案必被查。

古有明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收款机器人”的炼成,终归是“欲望”二字作祟,而当前所需,恰就是廉洁环境的“造势”和狠查贪腐的“务实”,让一些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用铁的监管促其不能、用严厉查究令其不敢,最终无计可施,学会自净自省,自然也就能学会知荣辱、识大体,从严规避贪腐,以廉洁自律的秉性唤醒作风,避免成为那毫无廉耻的“机器人”,清正之气大通矣。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