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林
2016年08月04日16: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无论大会小会,还是研究会部署会,都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没有“效果意识”。立足开“高质高效会”,不开“过头会”,与会者才能“心领神会”。(据8月2日 人民日报)
什么是开会?开会原本的目的就是及时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集思广益,是充分发扬民主,特别是基层许多会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等级的研讨平台,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平等的,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学习型组织就强调这样研讨问题的学习,以提高“团队智商”。“会”字是由“人”和“云”组成,就是要每个参与者都能各抒己见,不让人云,那不是会场,而是剧场,是表演。
中央三令五申整顿会风,早在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就明确要求,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时至今日,会风非但不改,而且愈演愈烈。一方面,不可否认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历史经验也不得不承认“会开会,开好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开会可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总结经验教训,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更好的开展工作,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警惕会议走了样、变了质的危害。现今,很多会议没有了原来参会人员各抒己见的“热闹”场面,变成了领导的权威发布,变成了众星捧月,“官云亦云”“权云亦云”“会云亦云”。暂且不说这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不能真正的发挥会议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作用,还损害了政府形象和与民众的关系,成为误事的根源和众人批评的焦点。这样的会议不开也罢,还不如直接发一个通知,方便简捷。
有的会议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最后工作却不了了之。有的会议更是分段开,一下午开三个会,每段都挂会标,照相录影念稿子,会开到天黑还不打算散,以其昭昭使人昏昏。有的会议完全可以交流互动,却还是你讲我听、单向灌输。有些讲话内容完全可以讲些具体、生动的事例,却还是照本宣科,“大一点”“小(二)点”“第三条”,开“中药铺”。有些发言完全可以一针见血、只讲要点,却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对于这类会议,难怪有听众抱怨,“脑子里只留下‘高度重视’和‘提高认识’”。
开会只是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基本方式之一,并非解决问题的终点。下级不能用会议落实上级的会议,上级同样不能用会议检查下级会议的落实,这样无疑会促成弄虚作假的风气。要真正的解决问题,领导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深入基层一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开会就是要解决问题,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领导干部要认识到这些问题,从自身做起,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会开会、开好会,力避冗长无果或老生常谈会。
无论大会小会,还是研究会部署会,都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没有“效果意识”。立足开“高质高效会”,不开“过头会”,与会者才能“心领神会”。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