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毅
2016年08月04日16: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治大国若烹小鲜”,讲党课亦然。要精细选备“材料”,精心调制“味道”,精准把好“火候”,让党课“色香味”俱全,党员喜欢听、听得进、记得牢。
精细选备“材料”。党课姓党,材料要坚持“红色调”,突出落实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的新提法、新解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塑造精气神;党课为民,材料要具有“泥土香”,“接地气”、“带露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党员的思想作风状况,了解其在想什么、盼什么,视“盼”备料,看“需”而讲,如此,才能讲到党员的“共鸣点”,说到群众的心坎上;党课应实,材料要保持“原生态”,有的授课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而无原则地夸大一些事实,添油加醋地说一些有违历史的话,看似吸引了党员的目光,实则玷污了党员的思想,得不偿失,当为禁行。
精心调制“味道”。为什么有的党课能引起共鸣、产生触动,就在于“油盐酱醋”恰到好处,不咸也不淡,不油也不腻,有“味”儿。为什么有的党课听之无趣,味同嚼蜡,主要是没有把准党员的脉搏,不对党员的“胃口”。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廓清党员的思想认识,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善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把抽象理论融入到党员的工作生活中;要克服单调的“灌输式”“填鸭式”,改变过去的“刻板说教”,多一些互联互动,少一些自言自语;多一些“你方唱罢我登场”,少一些“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只有这样,党课才会更有说服力和传播力。
精准把好“火候”。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火候,有的需小火慢炖,有的需大火爆炒,火候掌握得好,则可能成就“舌尖上的美味”;掌握得不好,则可能“前功尽弃”。同样,不同党员在文化层次、理解水平、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如果该用“小火”时用成“大火”,该用“大火”时用成“小火”,必定影响授课质量,折扣党课效果。要根据不同党员对象,分类分层设置内容,因人、因事、因需创新方式,或“小灶化”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地“滴灌”;或“讲堂化”推进,“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地“漫灌”,真正使党员心灵上受触动、思想上能反省,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明确把讲党课作为开展学习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对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以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党课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扎实进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涵养为民情怀,强化责任担当。
相关专题 |
· 两学一做网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