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
2016年07月27日16: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然而,密集的文件和层层的表态之下,一些地方“嘴上有态度,账上无底数,处置无行动”等问题也随之浮出。在个别地方,“谁是僵尸”,成了一个当地政府说不清、企业不承认、银行不愿提的话题,处置清理僵尸企业工作出现“停在文件,沦为口号”的苗头。(7月26日 《半月谈》)
僵尸企业问题多多,往往深陷经营困境、资金流转困难,很多还是低效益、高能耗的落后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块“毒瘤”,若不狠心“斩草除根”彻底清理,恐怕还会给将来的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埋下隐患。随着中央相关要求不断发出,强烈信号接连释放,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已成为社会共识。但为何口号喊得很响亮,落实起来却慢腾腾,“谁是僵尸”在一些地方成了一笔“糊涂账”,究竟是认定标准“太模糊”,还是领导干部思想“犯迷糊”,值得进一步深究。
在一些地方,僵尸企业就像一个“谜”,政府说不清、企业不承认、银行不愿提,这一方面与上级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有关,导致地方清理处置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后续配套政策不明朗、相关机制不健全,也阻碍了僵尸企业的处置清理工作。作为当前化解过剩产能的关键一步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处置僵尸企业必定会阻碍重重、困难多多,很多时候还要“摸着石头过河”,但客观难题并不是让工作“停在文件,沦为口号”的充分理由,也不是推卸责任、无所作为的完美借口。
在处置清理工作中,企业拒绝贴上“僵尸”的标签,是因为一旦被认定就面临着“关门大吉”的命运;银行更是因为与企业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关联,而不会主动出击,这都可以理解。对地方政府而言,有的领导干部则担心处置工作会拖累GDP影响政绩考核,担心会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担心造成税收减少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从而处置起来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领导干部不愿担当、不敢碰硬,关键还是私心作怪,怕政绩考核影响升迁、怕惹麻烦阻碍进步,这是责任意识缺失、大局意识不强的表现,说到底是思想“犯迷糊”,看不透眼前利益和长远影响,理不清一己私欲和大局发展。
改革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如果因为害怕出错、怕惹麻烦,就不愿大胆尝试、走在前头,那样只能让说好的改革流于形式、成为泡影。处置清理僵尸企业这笔“糊涂账”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思想“不迷糊”,要强化政治意识,明白党和人民利益永远排第一位,落后产能必须淘汰,僵尸企业坚决清理,做上级政策规定的坚定执行者;要树立大局意识,站在全局、立足实际统筹考虑,利于改革、利于发展、利于人民的要全力维护、抓紧落实;要强化担当精神,敢于创新、敢于尝鲜,分门别类制定具体标准、细化配套政策,让清理工作有据可依;要强化合作意识,联合税费、信贷、社会保险等多方面形成政策合力,打好处置清理“组合拳”。只有领导干部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思路清晰、行动有力,才能避免“糊涂账”的产生,取得看得见的满意成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