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春风化雨”才能化矛盾于无声

陈媛

2016年07月25日17: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笔者到乡镇调研,听一位干部抱怨道:“现在乡镇的工作越来越不好干了,群众思想比较活跃,拆迁、信访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有的钉子户难缠得很,让人很是头疼。”不可否认,基层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面临的复杂局面、矛盾困难会更多,有些也确实“非一日之功”能解决的,但事情再难,办法总是有的,一味归咎于群众“不讲理”,显然有失妥当。

无独有偶,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位于上海闹市区的一处棚户区,在历经了两年多的拆迁后,仍然有一部分钉子户“顽固”地留守在废墟中。一方面,钉子户抱怨“拆迁办两年多只找过他两次,还不把事情讲清楚,给予的补偿不合理”;另一方面,拆迁办则表示“谈过肯定不止两次,拆迁补偿只能按照面积进行核算”。面对钉子户“超标准”的要求,拆迁办也的确无奈,但事情总要解决,这样久拖不办,打心理战未必就是最好的方式,到头来耽误项目建设不说,还会损伤干群之间的感情,得不偿失。

基层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往往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客观理性地分析。的确,在拆迁工作中,有那么一小部分群众企图靠增加建筑面积,或者“加码”在册户籍人数等方式为自己多争取经济补偿,只要“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很难轻易让步。这样看来,说群众“不讲理”、“胡搅蛮缠”好像也在理。但仔细一琢磨,又有些说不通。我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久拖未决,是不是基层干部在解说政策时讲得不清楚,思想没做通是不是感情没到位等等,都值得反思。

反观现实,在处理一些复杂矛盾和困难时,有的基层干部却面临着“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尴尬局面,不是抱怨群众“不讲理”、思想太活跃,就是抱怨规定太严格、政策不合理,只找客观理由,不找自身原因,这是群众观念不牢、为民意识不强在作怪,也是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工作是做出来的,有客观难题不假,但如果碰到困难就打怵、遇到矛盾找理由,那样只会让问题越拖越大、矛盾越积越深,到时候再解决就会难上加难。

条条大路通罗马,办法总比困难多。记得曾听一位大学教授讲过一个案例:某地在拆迁工作中碰到一个“顽固”钉子户,乡镇干部多次上门下通知、谈条件,就是谈不拢,定好的标准又不能“搞特殊”。于是当地的女乡镇长就独自一人连续数十天登门拜访,不分白天黑夜,进不去家门就守在门外,最终用真诚打动了左邻右舍,赢得当地群众一致认可,邻居帮忙一同做工作,终于顺利完成拆迁任务。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群众是最朴实、最真诚的人。做群众工作,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独门的绝技,更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后门可进,只有厚植群众观念,树牢为民意识,怀揣一颗真心,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意为群众考虑,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同时,还要注意与群众沟通的方式方法,有时候“硬标准”说不通,不妨来个“春风化雨”式的“感情灌溉”,用真情赢民心,用诚意去敲门,哪怕顽石再坚,也能轻易破之,化矛盾于无声,让群众真心满意。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