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
2016年07月21日15: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及其对当地潜在经济拉动力的日益显现,旅游扶贫成为不少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新宠。一些昔日偏僻的贫困乡村,通过科学规划和深刻调研,以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迅速成长为新兴旅游目的地,成为当地乃至全国旅游示范区。然而,某些贫困村在旅游开发上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照搬照套、千篇一律,不仅没有达到脱贫目的,反而造成特定旅游产业重复饱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旅游扶贫旨在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因地制宜、长远谋划,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构建起健全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和附加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脱贫、长效脱贫,为贫困群众提供持续稳健的“造血”平台。但如果不加思索的一味模仿、生硬“空降”,“风景无限好,只是全雷同”,甚至无路搞采摘,不仅不利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越扶越贫。
旅游扶贫应当因地制宜,把握“精准”二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旅游开发同样也面临着“千差万别”,甚至这些“千差万别”之中也存在着各有千秋的复杂实际。因此,旅游扶贫不只是单纯给资金、给政策,更不是一时“图快”大呼隆搞复制、“短平快”上经验,而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权衡当地发展旅游的优势和不足,甚至“照本宣科”式地条条对应旅游发展要素,不能感情用事,搞想象经济。同时,要充分进行科学调研,尊重旅游发展规律,听取群众真实意愿,请旅游专家实地评估,认清形势,合理规划,摒弃经验主义和“拍脑袋”决策,制定符合实际的长远旅游规划。
旅游扶贫贵在持之以恒,打造特色品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一个旅游品牌的驰名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艰苦创业的准备和坚持坚持再坚持的毅力,不能因一时的挫败就患得患失,重走“邯郸学步”的老路。旅游开发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彻底转变一山望着一山高的踏空观念。在选准旅游开发产业、定好发展思路后,要持之以恒发展完善,吸引社会资本,优化旅游环境,久久为功、做大做强。同时,要做足后期宣传、市场对接和特色产品深加工长远打算,搞好旅游潜在产业链条衔接,向“特色化”、“品牌化”进军,真正为贫困群众常态脱贫加上长效保险。
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是全国13亿人民的共同福祉。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各部门更应稳住心神,戒骄戒躁,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打造一堆 “样板”工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