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评精粹

为官当恪守“不贪为宝”

赵付芹

2016年07月19日16: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

有人以财为宝,穷尽毕生追财逐富;有人以权为宝,权势滔天才能成就他的梦想追求;有人以健康为宝,笃信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有人以理想为宝,志存高远,奋斗终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献玉者认为玉石价值连城,而对于子罕来说,玉石的价值远远比不上为官者严谨自律、清正廉洁的操守。作为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清醒地意识到玉石对于自己权力的“指向”,识破献玉者的意图,从而早早防患于未然,将玉石拒之门外。正因为他将这一为官操守作为心头至宝,才能真正做到从政为官清白干净、公正廉洁,得到群众的爱戴,受到后世的敬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以“不贪”为宝,说在嘴上挺简单,实则做起来却未必容易。古今中外,不论大官小官,只要你身在其位,就必定会有人亲近你、追捧你、讨好你,或为权力、或为利益,或为打通环节、或为铺平道路,各种礼品纷至沓来,各种诱惑蜂拥而至。此时,摆在官员面前只有两条路:纳之,“受人钱财,为人办事”。拒之,“堂堂正正,刚直不阿”,拒、纳乃一字之差,则是天壤之别。很多官员在拒、纳之间摇摆不定,从政伊始的为民初心渐渐动摇,廉洁之弦渐渐松弛,防腐大堤渐渐出现裂缝,一包烟、一瓶酒、一块玉石就可能成为打开腐败大门的“敲门砖”、“引路石”。官员的腐败“防身衣”一旦撕裂,送礼者必定趋之若鹜。久而久之,当“收礼”成为一种习惯,官员就离腐败堕落、锒铛入狱不远了。

以“不贪”为宝,是一种信念,一种操守,更是一种境界。当领导干部将“不贪”深植入思想、烙刻于心底,然后融入血液、刻入灵魂,当面对或大或小的诱惑时,能够自然而然地做出“拒”的反应,而不是犹豫不决、心猿意马。为官者,当以“不贪为宝”作为人生信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价值观,时时处处严于律己、防微杜渐,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廉。常常以“不贪”警醒自己,荡涤不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秉持干净的为官品质,坚守廉洁的为官底线,要像子罕一样,坚决向送上门来的“礼品”说“不”。如此为官,才能做到不义之财一点一滴都不贪取,不良风气一丝一毫都不沾染,在整个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责编:黄策舆、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