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海
2015年11月30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推进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方式转变,可以实现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双减负”
经济学上有句话,说税收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就实践来看,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终目的是惠民。自从踏上从税之路,我始终在思考,税收如何最大化地为民服务。
作为税务机关,宣传好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在合理引导和科学减负上下功夫,是帮助小微企业长好长壮的应有职责。“改革春风不停,可落在我头上的雨在哪儿?”老百姓的呼声说明,精准度,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关键。
国税系统之前发起“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我们随即也进行了为期20天的小微企业大走访,深入查找阻碍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不利因素。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不知”、因为畏惧办税环节繁琐而“不敢”、因为担忧后续管理不完善而“不愿”,这些普遍存在的心理,让不少纳税人面对优惠政策既期待又忧虑。特别是一些基层创业者,对税收优惠政策知之甚少,对税务工作者也“形同路人”,我们提供帮助而他们甚至“很不自然”。
找准了症结,就能开准药方。“以前只知道抓生产、跑市场,就是不知道研究国家政策,要不是你们给我培训这一课,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小厂子是个小微企业。”听完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一对一”辅导,劳保手套加工厂的刘老板拉着我们的手一个劲感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全面推出了“捆绑计划”,将纳税人的涉税诉求与税务人的岗位愿景捆绑,将落实优惠政策与优化纳税服务捆绑,将征集外部意见与规范内部管理捆绑,密切征纳双方的关系。信息对称了、需求明确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就有了抓手。
从事服装加工的小徐曾对我们感慨,拿到国税局主动“送上门”的所得税减免款,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小微企业创业艰难,现金流非常宝贵,优惠早到一日,就有可能多培育出一粒经济发展的种子。通过进一步简化减免退税审批和发票管理等办理程序,精简涉税资料和报表,全面排查“漏享户”等一系列措施,全区税收优惠面达到了100%。这些政策落地又形成强大的助推力,地区税收收入也实现了正增长。
不久前,我们为区内某食品加工公司办理了出口退税和“银税通”贷款,解决了4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企业负责人由衷地说:“以前总说税务局是企业的死对头,现在真正成了一家人。”加强纳税服务规范与税收征管规范相衔接,推进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方式转变,可以实现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双减负”。现在的税收工作,更像是涓滴细雨。作为税务人,能为一个个税户的人生梦想提供点滴滋润,就是我们的梦想。
(作者为山东潍坊寒亭区国家税务局局长)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30日 05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