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永平
2015年06月12日08: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于一个城市,如果说引进世界500强是面子,那么培育出一大批有希望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就是里子
成都市郫县有个布谷鸟创业公社,凡来这里的创业者,可享受政府免费提供3年办公用房和住房的优惠政策,甚至连办公场所的装修都能获得政府的部分支持。这一优惠政策出台短短5个月,创业公社就吸引了光谷、成创等6家孵化器和近200家创业企业,汇聚创客3000人。
为了实施该项创业计划,仅免租金优惠,政府每年就要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不止于此,为了把成都打造成“创业之都”,市里每年投入的资金数以亿计。
在向国务院第七督查组汇报和接受本报专访时,成都市领导都谈到,创新和创业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社会繁荣发展的源泉,只有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才能培育出本土的乔布斯和苹果,未来才更有希望。
提振地方经济,一般容易想到招商引资。多年来,为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各地争相出台优惠政策,使尽浑身解数。招商引资当然是必要的,在经济腾飞期,大企业的到来不仅快速助推了经济,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当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的是新问题,就要有新思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再想简单通过招商引资这条腿走路,效果会大打折扣。
首先,大企业数量毕竟有限,而且经过这些年,500强企业能来的也来得差不多了。资源有限,需求不减。你想请,别人也想请,最后只好拼优惠政策,成本越来越高。其次,全球经济不景气,大企业也在战略转型和调整,有些自身还身陷困境。一个地方如果过分依仗几家大企业支撑经济,抗风险能力反而会削弱。
事物就是如此辩证,引入大企业能快速见效,但若过度依赖,一旦它伤风感冒,你必然跟着打喷嚏。
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千千万万个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同样可以带动就业、拉动经济。以成都为例,截至2014年注册小微企业超过27万家,每家企业就算5个人,也可以实现百万人就业;每家企业产值就算10万元,也是不小的贡献。何况随着他们一点点长大,对当地的贡献会越来越大。在成都市高新区,如今相当大比重的税收来自中小企业,其中很多正是10年前本地成长起来的“小微”。
小企业最有创新冲动。如果说大企业创新是为了发展,小企业创新则是为了生存。小企业要进入市场,唯有拿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才有可能存活。
一个城市,如果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是面子,那么培育出一大批有希望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就是里子。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明天是否会更好,里子的作用往往大于面子。
培养创新创业还要有耐心,有战略定力,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不怕试错失败的勇气。
没有谁能一下子长成巨人,绝大多数甚至一辈子也成不了巨人。与引进那些成功的大企业相比,培育自己的小微企业创业是一件高风险且见效慢的苦差事。假如抱着“为官一任,只想五年”的念头,只顾着乘前人的凉,不给后人栽树,这活儿一定干不好,干了也只会是应付差事的面子工程。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2日 05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