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华每日电讯:包容地下生存方显北京之“大”

冯慧文

2015年01月30日12: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包容地下生存方显北京之“大”

整治和规范地下室的确有必要,但整顿不等于全部清理,整顿的目的,不是把人全部赶走,而是让人住得更舒服、更安全

租住在繁华都市里的地下室,是不少“北漂”都有过的经历。地下室虽然阴暗潮湿,但房租价格相对便宜,无论对那些初来城市打拼而囊中羞涩的年轻人,还是对遭遇疾病、四处寻医问药的患者来说,无疑都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暂栖之所。曾有网站做过盘点,多年以前,谢娜、邓婕、孙楠、王小丫等名人,都曾有过在北京的地下室挨饿受冻的经历。

北京真有那么好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住地下室也要留在北京?有网友给出的回复是:“有人先住地下室,后住中南海。”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北漂”愿意在地下室内蜗居,“赌”的是一个未来——他们梦想有一天能“出人头地”,他们认为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机会更多。

北京的地下室存在了几十年,不断有人搬进去,也不断有人从地下“高升”,上了“台面”。这至少说明,北京这个城市,还是能给人以向上流动的机会,还是能包容得下不同的人、不同的梦想、不同的生活。

今天《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了一篇关于北京地下生活者的特稿,写得比较客观真实。正如文中所写的那样,“鼠族”的群体构成很复杂,目标也多种多样,虽然他们身上有一些“悲情”故事,但大部分人也并没因为蜗居地下而愤世嫉俗、顾影自怜,媒体也没必要刻意渲染。正如一些评论所指出的,北京城市大、职位多、机会广,不用“拼×”,相对来说公平得多,成功的机会也多很多,这正是“北漂”们所看重的。(相关报道见今日9版)

一个城市总会有一些新客人,而这些人总是需要经历一个慢慢适应、融入从而站稳脚跟的过程。满足不同层次居住需求的布局,正常的城市都会有,只不过有的叫“贫民窟”,有的叫“廉租房”,有的就是地下室。地下室这种方便又低廉的住所,至少给了“北漂”们一个努力奋斗的缓冲期,让他们不至于露宿街头,不至于因生活成本过高而被迫放弃追求梦想的权利——这也是一个城市胸襟和气度的体现。

不过,在看到关于地下室的报道后,我心里也不禁有一丝不安。当年,“蚁族”聚居的北京唐家岭,在被舆论用悲悯的眼光聚焦之后,迅速被有关部门整改。其结果是,大批“被蚁族”的居民被迫搬离。虽然那里脏乱差得到了改善,但他们再也找不到那样便宜又便利的住所了。

如今,住在地下室的“北漂”们,也面临相似的境遇。2013年7月,北京出台《关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地下储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并开始了大规模整治地下空间的行动。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安置措施,相关部门也深知强行清退也不是上策,但在去年8月,西城区还是“在全市率先启动清理区属各单位自有产权普通地下室,成功清退天桥小区地下室散租、住人房间841间、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搬离租住人员1500余人”。至于这1500人搬到了哪儿?新闻里语焉不详,又或是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关心。

整治和规范地下室确实有必要,出租地下室不按规划使用、安全隐患突出、租户扰民等问题也确实令人头疼,地下室发生事故的案例也时时见诸报端。但是,整顿并不等同于全部清理,整顿的目的不应是把人全部赶走,而是让人住得更舒服、更安全。

北京的发展与外地人的贡献不无关系,而与此同时产生的问题也是城市发展的成本,北京也该有所承担。记者们也不妨常常“走基层”,放下刻板印象和自我视角,看看这些不常被关注的群体,最近过得怎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