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好干部“召回”制度不妨多放几条“鲶鱼”

孔令晶

2015年01月15日17: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当官不再是“铁饭碗”。两个多月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召回”1231名“懒官”,其中,165人被转岗或免职,9人被辞退或解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召回”管理的干部总数是近5年来全州调整不合格干部的总和。(1月14日《人民日报》)

干部“召回”的管理办法,就是将不胜任现职的“懒政”官员进行教育、培训“再上岗”,情节严重者将遭辞退或解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负面激励的干部管理和考核模式,变正向考察为末位调整,将管理视角从干部“干了什么”转向干部“没干什么”,时刻激励干部履职尽责,谋事干事,打破官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惯例,让干部好作风归位,激发了领导干部的整体活力,提升了党和政府的整体战斗力。

干部“召回”的标准如何界定、“召回”干部的教育和处置是“召回”制度能够顺利实行的关键。根据干部“召回”制度发源地兴仁县的探索实践,黔西南州整理出30种“惰政”现象供各地参照,从量化标准、“召回”方式和公平确定“召回”人选等几个方面严肃制度纪律,尽力规避制度漏洞。使干部连续旷工、民主测评位列末席等成为必须被“召回”的情形。同时,还探索出了“召回”干部的教育管理方法,对于被“召回”的干部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经培训合格后仍能回归原岗,不合格则面临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辞退、解聘等组织处理。

“负面考核”也需要“正面激励”。干部召回制度给领导干部们打了一针“兴奋剂”,也搅乱了黔西南州官场平静的一池“春水”,如何让“池水”荡起朵朵涟漪,激发出更加积极向上的活力?这就需要发挥“鲶鱼效应”,让干部们在压力下激发潜能。在末位淘汰、“召回”干部的同时,将那些能打善战、作风扎实、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刺激领导干部们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从而激活整个干部队伍,这不仅是对“召回”干部制度的有益补充,也是对干部管理和考核制度的更深度探索。

总之,“召回”干部制度,其目的就是改变干部“懒政”、“躲政”的不作为心态,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要落实好“召回”制度,需要从制度和思想两方面下手,不仅从制度上严格落实,更要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敢于担当、为民服务成为思想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懒政之弊,为党的各项事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