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好巡视“利剑”须见真功夫

何解

2015年01月09日13: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年,在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明确新定位、探索新打法、形成新常态。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强度、力度、效果前所未有,得到了中央充分肯定和群众衷心拥护。(据1月7日《人民日报》)

随着中央纪委对巡视移交的一大批中管干部问题线索立案查处信息的曝光,公众欣慰地看到,通过巡视发现问题、查处的中管干部人数,超过十八大之后查处中管干部总数的1/3。同时,去年前11个月,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共发现涉及厅局级干部问题线索1528件,是2013年的7.5倍;涉及县处级干部问题线索3853件,是2013年的5倍。由此足见,巡视工作的震慑和遏制作用日益彰显,正能量不断释放。

巡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反腐“利剑”。但是,这项制度实施之初,巡视工作似乎并不那么受重视,甚至有点被边缘化、坐“冷板凳”的感觉。有资料显示,巡视机构设立10多年了,以前从纪委、组织部抽调巡视干部时,自愿报名的人一直比较少,认为到巡视组工作是“退居二线”;巡视组的巡视报告中,为所巡视单位评功摆好的内容占了不少篇幅;巡视建议也是不痛不痒,有的还不厌其烦地推荐起“优秀干部”来。结果,巡视工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巡视之“剑”施展不了应有的威力。

巡视机构还是那个机构,巡视队伍还是那支队伍,为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看过一则典故: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阿谀奉迎,千方百计迎合隋炀帝,而到了唐朝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后来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真言,则佞化为忠。”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一个人好谀还是善诤,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民主氛围好的地方和单位,人们就敢于讲真话、提意见、谈问题,否则,就只有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听取巡视情况汇报,明确了巡视工作方针,在巡视定位、目标、内容、方式、格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为巡视工作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形势下,巡视机构狠抓工作落实,巡视节奏更频繁,由过去的每年2轮增至3轮;巡视方式更灵活,既有常规巡视,又有专项巡视;巡视格局更完备,形成了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态势,巡视工作迎来了空前利好的发展机遇。

巡视绝非走马观花,其价值在于发现问题。古人说,“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中央强调,重大问题未发现就是失职,发现了未如实报告就是渎职。这个“两职”要求,突出了巡视工作的问题导向,巡视干部作为发现问题的“尖兵”,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当然,劲头也更足了。正是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把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热情也调动起来了,有的地方,群众给巡视组的举报信装成了麻袋;有的地方,群众向巡视组反映情况还得叫号排队,巡视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参与。

同样是刀剑,在厨师手上是厨具,可以用来切菜;在武士手上是武器,可以用来杀敌。巡视之“剑”能不能发威、发多大的威,执剑者的“剑功”起决定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何解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