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扶贫开发还需绕行“橘生淮北”

梅柳

2015年01月06日13: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某地搞扶贫,给一贫困村提供了120头母羊。羊毛羊奶都是宝,养羊致富不挺好?还派技术人员下乡,提供饲养管理、专业防疫、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挺好的事,农户们却不买账。原来,前些年,政府出资给盖了统一制式的新房子。干净敞亮的小院,并没有羊圈的位置,羊在哪儿养?村子周围全是戈壁荒滩,没有草也没有水,怎么放羊?出村的交通也不便利,养成的羊、剪下的毛,怎么运出去?即使运出去,运费成本高,肯定要贴进卖价里,高价羊,会有人买吗?(1月5日人民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用这个简单的事象向我们阐释了环境变化,事物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的道理。其实这个道理简单明了,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行为却常常与其悖拗。据报道,某地在搞扶贫工作的时候就办了一件机械地将“橘”嫁接到“淮北”的蠢事。

这个拧巴的扶贫方案,折射出当前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问题—盲目机械克隆别的地方的产业,结果白费劲了。政府的善意和好心群众们都领情,但是如果你所给的,是适应他们的现实需要的,便是雪中送炭,否则只能是徒劳无功,自食生于淮北的“枳”。

扶贫上的“药不对症”,除了贫困地区缺乏资金、技术、品牌,产业链不健全等外部原因外,往往是扶贫思路上的毛病。领导拍脑袋决策,过度主导、忽视市场的真实需求;急于求成,忽视“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把迫切愿望当做了决策基石等思路的存在将使扶贫工作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以致闹出“扶贫羊”变“餐桌羊”的笑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所谓因地制宜,关键得知道什么山出什么果,什么水养什么鱼。而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更需绕行“橘生淮北”的思路,奠基于当地的资源禀赋与优势特色,如此方能搞得有声有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