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莫让学术GDP玷污校园

韩品丹

2014年12月26日15: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周鼎,在12月23日凌晨,将一篇《自白书》发在了网络上后迅速引起网友关注,“一所高校就是一座衙门”等言辞激烈的内容更是引起社会热议。四川大学周鼎老师的一份“自白书”,轰动了今天的中国高校。他表示将退出公选课教学,不再自取其辱,他还吐槽,大学主业的教学工作今天已经成为了“副业”。(12月25日 央视新闻)

一千多字的“自白书”里不尽是委屈和心酸,埋藏在更深层的像是这位老师用“最后一搏”向现状反抗,从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今夜死去”的人其实并非“死去”,“酒后醉话”是再清醒不过的“由衷之言”。

象牙塔的体制之弊,你我没有丝毫体会吗?“从前,农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学院也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学院都要向学校签下合同,承包多少个课时,多少篇论文,多少个课题”。评职称,取决于你发表了多少篇“核心期刊”,“包揽”了多少科研项目,申请下来多少资金,讲课好的就是好老师吗?讲课好就能戴上副教授、教授的光环吗?答案不言自明。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人才,“学术圈”也并不缺少“有头脑的人”,但如果学者大学教师见面讨论的都是项目、经费、职称,教师被职称所“累”,人才又何谈成才,教育也就脱离了教书育人的本质。一味追求职称的指标化是“学术GDP”起飞的标志,一名教师的“水准”可以以单一的标准量化,也就难以逃脱僵化的“泥潭”。我国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雄居世界第一,但是影响力不堪匹配,造假抄袭更是屡有发生,学术成果中的水分有多大也是不言而喻。

若谈到为何“学术GDP”能成为校园“领跑”那真是“倒逼”出来的。不知何时,高校竟开始行政化,若评不上相应的职称那就是被“out”的结局。教授桂冠的高大上,和讲师名称的卑微感高下立判。没有人想被“三振出局”,于是论文、科研项目被赋予了“难以承受之重”,代替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或者更应该被称为学问水平),作为衡量高校教师能力的“天平”。高等学府里的“以GDP论英雄”不同样可以被称为扭曲的教育观吗?

相当讽刺的是,一些潜心教学,“为了这三个学时,整整准备了三周,而为了讲好这三个学时,至少准备了三年”的教师却被“淘汰”了,这难道不是治学态度的“走位”和教育思想的“逆流”?

说到底,“不知所教”的教师和“不知所学”的学生也是“学术GDP”体制下的牺牲品。让教育少一些功利色彩,多一份能力考核才是强教育之本。教育的重要性已无须赘言,但如何让教育回归到“以教育为本”是一个需要无数人参与讨论的话题,教育的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体制上的巨变,涉及到我国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谁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于此,主动改革总好于被动,不如教育部门先“自我动刀”,改改这“学术GDP”、“职称唯我独尊”的体制,让教育二字名副其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