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巨腐小官”咋都成了“余则成”?

陈怡如

2014年11月25日16: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梳理出自2000年以来,涉贪金额超过千万的乡科级及以下小官,共计34人。据统计,这些“小官巨贪” 从开始贪腐到最终落马平均时间为6.3年。(中国新闻网11月24日)

从开始贪腐到最终落马,这些“巨腐小官”平均潜伏时间长达6年多,各个都堪比“余则成”。漫长的“潜伏期”里,他们的所作所为损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干部作风、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我们也应追究为何这些“巨腐小官”都能成为“余则成”。

从主观角度看,这些“巨腐小官”几乎都是手握实权的“一把手”。他们身处的单位,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实权不少,往往涉及国土、矿产、水利等资源,或者有着“一言九鼎”的审批权。而他们大多又是单位的一把手,常常大搞“一言堂”,一个人就说了算,在单位里飞扬跋扈、不容他人有不同声音。这些“巨腐小官”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极力打压,一边唱着清正廉洁的高调,一边行着贪污腐败的苟且之事,说着两面话、当着两面人,所以成为潜伏的“余则成”。

从客观角度来说,能够“潜伏”也必然有很多原因。一方面,这些“巨腐小官”手里的权力缺少及时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由于这些“巨腐小官”或在同事面前长袖善舞,或在下属面前不可一世,导致单位同志或被欺瞒、或敢怒不敢言。长期处于一个单位,很多巨腐小官在单位内的关系网错综复杂,相互之间利益牵绊众多,甚至常常是“窝案”,给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目前我们查访腐败线索的手段还不够丰富。利益受损的群众坚决举报是导致这些“巨腐小官”落马的最重要原因,其他的组织考察、纪委谈话、延伸考察等在发现“苍蝇”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好。很多“巨腐小官”的贪腐行为并非无迹可寻,但我们常常是在这些干部落马后,才意识到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都是发掘贪腐事实的线索。

减少腐败干部的“潜伏期”,对减少国家、群众损失,维护干部队伍形象有着重要意义。今后,组织、纪委等相关部门还要在完善干部监督预警机制、丰富干部考察手段上下功夫,把“苍蝇”拍死在萌芽状态,坚决不让小“苍蝇”成长为害国害民的大“老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