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官二代装穷,高考扶贫怎延续?

冬月禾

2014年09月16日15: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海南一贫困县高中老师告诉记者,不少重点高校的贫困专项和定向招生中,并未限定农村户籍要求,导致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9月15日新华网)

在一个曾流行“高考移民”的国度里,为子女教育谋取最大限度的政策门路并非什么新鲜事,也只算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又一次诠释。但当“移民”属性与众不同时,也就不得不接受公众新奇的目光。

这种不同,先是体现于一种“逆流”现象中。在常规思维模式下,人往高处走天经地义,对教育资源的获取来说更是如此。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更多的会想方设法让子女进入大中城市的名校,期望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不知是担心名校中“高手”云集、难以拔尖,还是对自家孩子缺少信心等原因,如今个别家长们打破了“传统”,没“看上”大城市,反而盯上了贫困基层。

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促使有关部门出台了针对农村的招生“扶贫”政策,确保在相对落后的教育资源下,“寒门学子”享有一定的政策拔高机会。但这种政策倾斜,并不代表无限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多一个外来生源加入,只会让本地学生少一份机会。如果说削尖脑袋想去名校是跳起摸高的话,攫取贫困地区的有限资源,就是无孔不入的俯身争利。

更惹人眼球的,则是家长们的官员身份。虽然他们本身也是家长,但在公众心中,这种身份早已被“官员”二字盖过。一方面,官员群体代表着一种“强势”,贫困地区群众则身居“弱势”地位,在照顾弱势的优惠政策中,怎能容许“劫贫济富”式的争利行为?另一方面,如果某些招生制度刚性不足,个别官员们得益于其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就更能“想办法”让子女获得一些不易量化的指标。换言之,官员子女一“俯身”,整个“扶贫”政策恐怕都会“闪腰”。

事与愿违的是,对这种无孔不入的逐利方式,目前也只能给予语言上的不屑,因为不限定户籍等政策漏洞确实存在。但换个角度看,既然漏洞如此明显,何不及时亡羊补牢?若能从户籍学籍、信息公开等层面加以完善,堵住“钻空子”机会不在话下,否则,一项“扶贫”的好政策就只会沦为官二代的“玩物”,教育公平公正更会沦为笑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