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让历史的记忆更加清晰

罗浩

2014年09月02日16: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有人说,历史距离我们很远,有人说历史距离我们很近,有人说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说历史很远的人将历史视为一种景观,这种景观因时间的长短来度量喜爱的层度。说历史很近的人将历史视为一种思念,这种思念尽可能的缩短时间所带来的阻碍。说历史就在身边的人则将历史视为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将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来医治因时间所带来的所有伤痛。

2014年2月25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两个草案可以看出,我们正在将“抗日战争”的“历史”,从历史教科书上升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这种上升,是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真切而神圣的尊重。让历史的记忆更加清晰、让历史的记忆更加庄严、让历史的记忆更加神圣,这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爱好和平、向往美好幸福生活人们的承诺。

回望20世纪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国人民与世界上坚持正义的人们一道,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胜的胜利。而我们拟将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的是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一同更好的纪念和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贡献力量的人们。进而以此铭记,那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艰苦斗争历程。与此同时,我们拟将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的是纪念和哀悼至1937年12月13日始,惨死在侵华日军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大屠杀中的三十多万南京同胞。之所以单独将这一天作为国家公祭日,为的是让所有中华儿女铭记侵华日军所实施反人类残酷暴行,该暴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这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上最悲痛的时刻,理应当以国家最高的方式举行公开的纪念活动。

今天,我们以法律的形式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进行确定,就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将以最清晰的方式记忆自己的那段悲壮的历史。这种清晰,不在局限于历史教科书的刻板知识传授,不在局限于历史学范畴的逻辑研究与事实举证,不在局限于文学作品的生动描绘和艺术再现,而是依靠法律,以制度为支撑,以民族历史诉求为目标,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的国家层面最高级别的展现。这是我们对于历史最高的认同与尊重。

用现实记忆历史,是对历史最高的尊重。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纪念活动,在国家层面、以法律形态规定纪念内容和规格,不仅能够最广泛、最准确的传播和传承历史内容,而且能够给予所有人形成对所公祭的特定历史以深刻历史印象,由此而形成的历史认知极为稳固。同时,此举还能最大限度的回应和回击,那些企图抹杀、漠视甚至妄图歪曲历史事实的阴谋,在反击所有历史阴谋论的同时,树立起历史正义的坚定形象。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出的不只是在时间刻度上能够炫耀的事迹,还有中华民族对于“历史”的独特认知。这种认知,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不断的强大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怀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强大凝聚力。铭记一切历史的苦难与辉煌,在辉煌中确立民族自信与勇气,用苦难警醒世人、教育后人,不间断的思考苦难与辉煌的内在关系,在这样数千年的时间里最终积淀出了以国家统一、民族富强的强大爱国主义情怀的历史表达和价值认同。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这些内化于心的力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容易造成释放的偏差,于是如何将埋藏于历史记忆深处的这种力量更好的发挥出来,就成为今天我们表达爱国情感和历史认知的新课题。

那么这种热爱、信念和向往,是不是就停泊在伟大的赞美声之中呢?当然不能。所有历经伤痛折磨后的呐喊,仅仅是瞬间的怒吼,而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怒吼,而是要将怒吼的激情化作不竭的动力,在每一次具体医治伤痛的行动中,镌刻下我们对于历史最深刻的理解和不重蹈历史覆辙的信念,进而催生出维护历史正义的强大力量。

法律正是化怒吼为动力的最直接的形式,在法律的客观性制度约束下,将历史记忆以制度形态订立下来,让所有人依制度化的客观形态亲历特定历史记忆,在现实化的具体纪念活动中亲身感受历史记忆,让历史记忆现实的、直接的和今人对话,是对于历史最好的记忆、是对世人最好的怀念、更是凝聚力量的最好实践方式。同时,还要以法律为依托,以国家意志为最高礼遇,这种上升为国家意志层面的历史情感宣泄和表达,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个体的激情、无序化情感宣泄,让各种历史主体展示价值利益诉求,而且还能提升个体表达历史认知的层级,有利于爱国主义力量的释放。

是的,历史从未远去,我们只是将她安放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静静地凝视着她的庄严与美丽。是的,历史从未离开,我们只是紧紧的依偎在她的怀抱中感受着她的体贴与温暖。是的,历史从未消失,我们只是将她背在身后真切地感受着她的体态与重量。她在漠视她的人那里很远,她在正视她的人那里很近;她在扭曲她的人那里很倔强,她在赞美她的人那里很坚强;她在歪曲她的人那里很模糊,她在尊重她的人那里很清晰。我们无法选择历史,但我们可以选择对于历史秉持什么样的态度,有的人挖空心思的选择漠视、扭曲、歪曲她,而中国人只会选择让她更加的清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