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解放军报:知耻近乎勇 国人当自强

2014年07月26日14:03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知耻近乎勇 国人当自强

  马克思曾经形象地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败得让人不堪回首,败得让人椎心泣血。一个以“天朝上邦”自居的帝国遭到“蕞尔小国”的致命一击,两个国家的命运就此发生逆转。

  民之大痛,国之大殇。历史的烟尘不能掩埋失败的教训。当时的大清,挪用海军经费,大摆生日庆典,国土沦丧之时,北京城仍鼓乐连天,弦歌悠扬。清廷内部相互倾轧,地方和军队派系林立,部队开拔时,“男女老幼奇哭怪号声震云霄”,普通民众对战争漠然视之。而在日本,明治天皇一心“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带头捐款,甚至每天只吃一顿饭,省下钱发展海军。许多豪商大族表示“不参军也要尽国民之责”。普通国民皆以参军为荣,举国上下士气高昂,决心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一方浑浑噩噩,一方处心积虑;一方文恬武嬉,一方磨刀霍霍。还没开战,胜负已经可判。

  历史最冷面,历史又最客观。晚清的中国,尽管经济总量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洋务运动红火一时,然而都是“落日辉煌”。一场甲午战争,让一个庞大的帝国跌向历史的低谷。学者梁启超曾经痛切地指出:“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缺失国民意识、缺少家国情怀、缺乏国防观念,即使疆域再大,人数再多,物产再丰富,也只不过是一盘散沙,很难形成众志成城的力量。

  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甲午战争中,日军陆、海两路,协同并进。旅顺沦陷后,日军连续4天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冷漠无异于自弃。中国的近代史,大半是饱受日本入侵的历史。日军的枪刺,刺痛了中国人的眼睛,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刻下殷红的字迹:“民族”“国家”。

  知耻近乎勇,国人当自强。一个不忘国耻、深刻自省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在现代世界,最可怕的命运莫过于失去国家。“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爱国不需要理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的主人。饱尝挨打之痛、动荡之苦的中华民族,理应把爱国主义作为“最大的公约数”,齐心协力地为民族求发展,为国家争荣耀。

  重温国耻,是为了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痛定思痛,是为了曾经的屈辱不再遭受。甲午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战争的警钟仍在长鸣。邦境虽安,忘战必危。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频频挑衅,面对时隐时现的军国主义阴魂,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被“中国威胁论”的鼓噪束缚了手脚,而要迈开大步,更加坚定地朝着中国梦、强军梦的目标挺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崔小粟、姚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