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
1月14日,五粮液集团公务车拍卖收官,总计拍卖公车数量324辆,回笼资金3003万。五粮液拍卖公车,引发了公众对于国企公车购买、使用情况的关注。国企的公车有多少?这个数字一直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昨日新京报记者联系监管中央企业的国资委,对方表示并无相关统计数据。(1月16日《新京报》)
“无相关统计数据”,说明没有对此方面进行审批核定的程序,企业想购就购,想购多少就购多少,处于失控状态,究竟国企公务车有多少如堕烟海。
从此次五粮液拍卖公车看,数量大,而且豪华车多,包括悍马、辉腾、沃尔沃、奥迪等。这只是一个侧面,另有已曝光的:周口市烟草公司2013年5月份购买了39辆新车,包括8辆帕萨特、17辆荣威轿车和14辆奥丁越野车,总共花了600多万元;中石油下属分公司为高管配备百万豪华越野车等。由此可见,国企购车一掷千金,非常阔气。
公车使用是“三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车数量多,耗费的国有资产就多。国有企业从理论上来说是全民所有,其创造的财富由每个社会成员共享,而购置公车无统计,怎么去监督?国企不比私企,不论是高管还是其他人,都属于委托管理,只有管理的权利,没有任意使用资产的权利,如果不约束,只看经济效益,不讲社会责任,国企的性质就会变味。
诚然,国企有相对的自主权,对业务范围内的事可以独立处置,但是此种自主权不能无限放大,对于职务自主权应加以约束。公车统计并不复杂,只要制定程序进行造册登记就是了,而难就难在对一些乱配车、乱购车者的处置。“无相关统计数据”其实就是睁只眼闭只眼,暴露出监管严重缺失。
如今,对于控制“三公”消费力度已经非常大,从上到下都要求悉数公开,而国企公车却避之其外,连起码的数量都没有掌握,怎么去压缩非正常性开支,又怎能取信于民。国企公车数量是笔糊涂账,根源不在其他,而在于管理糊涂。
相关专题 |
· 罗瑞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