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名家笔谈·新年思考

应松年:希望法治建设步伐更快些

应松年

2014年01月08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法治中国的梦想,既需要靠国家和政府去实现,也要靠社会去实现,靠全体人民法治意识的提升去实现

         

  就在2013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作为当年参与了这部法律的制定,并见证了20多年来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法学学者,我对此感到由衷高兴。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之后,法治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只是其中一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个说法也写进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希望“三位一体”的法治建设顺利推进,是我最大的新年希望。

  中国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法治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小康社会不仅仅有物质上的要求,也有法治水平上的要求。如果法治水平达不到,将会拖小康社会的后腿。只有这样去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法治建设才会有实实在在的目标和抓手。

  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振奋人心。其中不小篇幅讲到司法体制,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期待最大的一个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司法体制改革是法治中国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改起来立竿见影的部分。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怎么样,首先看司法制度怎么样,群众评价也会关注于此。法治中国,就是让善恶是非、矛盾纠纷能够在司法框架内,得到公平正义的解决。不管你是什么人,职务有多高,违法了就要承担责任,这样才有法治权威。

  新的一年,是全面落实三中全会要求的一年,法治建设也不例外。我希望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能够走得更快些。比如,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不少地方已经在探索了,总的目标是让司法摆脱权力和人情的干扰。排除权力的干扰主要要靠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当然,也要设身处地为保障法官独立性考虑,让他们能够在获得足够的职业尊严和生活保障的情况下,真正成为法治的守护者。

  道路决定命运。只要改革的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要靠实践慢慢解决。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学者,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法治中国的实现,这些年我们一系列的努力,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前进。这个梦想不能仅靠国家和政府去实现,也要靠社会去实现,靠全体人民法治意识的提升去实现。

  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法治中国的梦就不会遥远。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8日 05 版)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