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
近日,北京市医改办消息称,北京将探索建立与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签约量、服务量挂钩的绩效分配制度,有望通过签约居民缴纳部分服务费的方式激励全科医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10月21日《京华时报》)
原来有过家庭病位,病床设在家,医生到时上门服务。而家庭医生却又进了一步,不仅是对有病者进行诊断化解,对无病者也可以进行检查和答询,有病治病,无病进行预防,同时一些费用还可以在医保中报销,此种上门服务,对病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今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到大医院看个病,即使是小病也得花上半天时间,要看复杂一点的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而有了家庭医生,小病或者慢性无须刻意费劲去医院,打个电话自有医生登门治疗,如此,病患者集中到医院治疗可以进行分散,将有力的缓解医院看病难。
签约家庭医生实行“点对点”的服务,犹如请了个私家医生,通过问询,可以了解医疗方面的常识,哪些方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应该加强,能得到家庭医生的指教。同时可以经常对身体的状况进行简单的检查,以消除隐患。家庭医生实则就是社区医生,为家服务,这对慢性病者和老年病患者来说最为贴身,可以消除许多烦恼。尤其是医生进入家门与病患者在一起,可以消除之间的隔阂,更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
市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往也实行过,但是因为监督和激励机制没到位,被服务者不知医生是谁,而服务者也少有入门。而今实行服务量与绩效挂钩,上门的次数越多,服务质量越好,成绩就越大,同时,按照激励机制规定,签约的人数越多、慢病控制的越好,报酬就相应增多,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医生上门的积极性。
实行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并非那么简单,得有为病患者服务的责任意识,做到随叫随到,治病不比其它,有的一刻也耽误不得,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到达,就有可能出事,因而,应分清轻重缓急,重病,急难病优先。再则,收费要适中,严禁开大处方,如果是看病的费用比到医院更高,即使是再近距离服务也未必能让人心服。实行家庭医生制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可,关键在于此。
不管怎么说,市民签约家庭医生制是一项好的举措,既能给需要服务的人提供方便,又能让医生得利,同时又能缓解看病难,可谓是一举多得,此种方式值得复制。
相关专题 |
· 罗瑞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