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西安晚报:定点酒店制度并非反腐败正途

苗蛮子
2013年08月19日14:08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定点酒店制度并非反腐败正途

苏州市近日出台“违反改作风规定责任追究办法”。根据规定,违反规定在非定点接待宾馆安排住宿的;超标准用餐、住宿的;违反规定在定点饭店以外的高级饭店和旅游风景名胜区度假村宾馆饭店召开会议的都将追责。(8月18日《扬子晚报》)

官员在非定点酒店公务消费要被追责,其潜台词俨然是:官员在非定点酒店花天酒地,纪检部门很难监管;而官员在定点酒店则不敢轻易乱来,即便有腐败行为,也易查处。这样看起来,“定点酒店”似乎是给出差官员量身订做的一只“笼子”。只要把出差官员赶进这只“笼子”,嘴上腐败就无所遁形了。这大致也是2006年开始推行出差和会议定点酒店制度的“初衷”。

然而,上海法官招嫖门以及媒体的后续相关报道,无疑给了“定点酒店制度”一记响亮的耳光——旨在遏制公务腐败的定点酒店,并不全然是健康而规范的公务接待之地,也可能是藏污纳垢之所。当然,类似法官在“定点饭店”集体招嫖这种极端行径,或许属于个案,但超标定价、虚开发票等,则恐怕是普遍现象。

定点酒店令人诟病的乱象,显然不止于“公务腐败”,还在于其本身是公权背离市场经济、以不公平竞争手段制造出来的“香饽饽”,这是权钱媾和的又一个怪胎。正因如此,定点酒店的招投标过程中,诸如“瓜田李下”的裙带之风以及权钱交易的暗箱操作,也就在所难免。一位酒店经理就反映称,苏州大部分定点酒店“是同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不少直接就是改制之前的政府宾馆”。

定点酒店背后所存在的种种利益关系,无疑加大了监督的难度。而即便以“追责”这种貌似高压的姿态,恐怕也难以撼动背后的利益。何况,在一个封闭的权力体系内,“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同体监督弊病,本身就决定了定点酒店制度并不乐观的出路。一旦利益各方沆瀣一气,结成攻守同盟,这项制度非但不能遏制公务腐败,反而会加剧定点酒店的垄断,助长集中公务腐败的气焰。

在这种情形下,再来审视苏州这一规定,也就有了更多的反讽意味:对于那些蠢蠢欲动的官员来说,“定点酒店”可能不是约束官员的“囚笼”,而可能是更隐蔽、更安全的“庇护所”。

定点酒店所面临的种种监督困境,显现出了权力系统封闭的弊端。显然,基于权力的自利性,在遏制公务腐败上,最有效的监督者是公众,而非权力本身。但问题是:在定点酒店不透明的形势下,公众如何采集证据以监督官员?毕竟并非每个人都是福尔摩斯。

回到问题的原点,定点酒店制度显然并非反腐败的正途。对于这项制度目前所存在的困境,恐怕不在于堵塞几个漏洞,甚至让定点酒店开放、透明就能解决。从根本上来说,遏制公务腐败与饭店定点并没有太大关系。相反,公务接待酒店不定点,而将官员置于老百姓能够监督的视野,官员的腐败行为才会无所遁形。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