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有实力,钱袋子是保不住的
万物阖庐,百代过客。变革的风潮在加剧人类竞争的局势,在拉大国家与国家间实力的差距。
达尔文在环球旅行时,发现太平洋群岛上的昆虫很特别。这些昆虫要么几乎没有翅膀,要么有着极强硬的翅膀,却没有大陆上那种具有不强不弱中等翅膀的昆虫。因为在狂风暴雨之下,昆虫要生存下去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能与狂风暴雨顽强地搏斗;要么干脆不飞躲进草丛中爬行。那种翅膀不软不硬处于中等状态的昆虫,就只能被狂风吹入大海。这是靠自然选择出现的“两极共存”现象。
其实,在人类社会每次大变革(包括军事变革)的风暴中,也会造成“两极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果不能起飞,就只能匍匐爬行。在上一轮工业革命中,先行者成了资本主义强国,而落伍者纷纷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不仅要适应历史,更重要的是创造历史;不仅能预知未来,更要创造未来。人的创造力强弱,与自身的危机感有直接关系。犹太人是最富创造力的民族。据统计,从1901年到1970年,每百万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犹太人是非犹太人的28倍。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科学巨匠,都是犹太人。犹太人的创造力为什么那么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疏远而产生的危机意识,由危机意识激发出的战斗精神。
先有精神的振作,才可能有国家的振兴、军队的振兴。20世纪90年代初,对美军来说,苏联解体,对手一时消失;冷战结束,军费暂时减少1/3;许多军事设施突然关闭,加之又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五角大楼最担心的是:部队由此骄傲懈怠,解除精神武装。就是说,当初,美国是为了不犯历史上那种“失去敌人就失去精神武装”的错误,才公开发起军事变革的。后来,随着他们的全球战略调整,军事变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中国的振兴还有很长且坎坷崎岖的路要走,GNP(国民生产总值)上去了,并不等于就强盛了。据史学家统计,1820年,中国的GNP占世界的32.4%,是同期整个欧洲的1.2倍;但是20年后,中国被英国打败了。1890年,中国GNP占世界13.2%,是同期日本的5.3倍;但5年后,中国又让日本人打败了。一些战略评论家们感叹地说:“没有实力,钱袋子是保不住的。”
尽管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远未平息,但全世界的军费却大幅度持续上涨。其中的奥秘在于:金融危机正激发新一轮产业革命。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军事变革的下一个浪潮,又一次结伴而行。
什么叫抓住历史机遇?是指当社会变革的风潮兴起时,能够审时度势,顺势而发,引领时代,创造未来,而不是继续按照传统的习惯迈方步。18世纪,当中国陶醉于“康乾盛世”时,人类社会急速向工业社会转型。“康乾盛世”强化了封建专制,阻碍了中国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步伐,埋下了造就一部近代屈辱史的祸根。
危机和机遇并存的历史时期,通向未来的路布满阴霾,而驱散阴霾只能靠阳光。用一位哲人的话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重要的是让它升起、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