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羊城晚报:群众“面试”一把手关键在于“真”

苗蛮子
2013年08月13日09:02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群众“面试”一把手

媒体日前报道称,重庆江北区人大常委会为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采取了包括“一把手先过群众面试关”等系列措施。去年3月,该区24位群众代表就与35位区人大代表、20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一道,“面试”了30位江北区政府部门拟任行政“一把手”。

作为“喉舌”的地方媒体宣传地方政务活动,本不足怪。只是,“任命一把手先过群众面试关”这样的新闻标题,确实够“亮”够吸引眼球了。

若只沉湎与纸上世界,看看报道中“群众代表与人大代表同步监督评价政府工作”等等冠冕堂皇的内容,理应获得掌声阵阵。然而遗憾的是,这则新闻“亮”起来后,在网络上收到的几乎全是拍砖而非鲜花。当然,这其中不免夹杂着部分网友的非理性情绪与习惯性质疑,但一项被官方津津乐道并广而告之的“政绩亮点”,却并不被民意看好,显然值得反思。

其中的问题,或许无关宣传技巧,而关涉问题的真假,或者说是动真格还是走过场的问题。报道说,在区人大常委会对30位拟任“一把手”进行述职评议时,先由拟任人员“施政演说”,之后与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见面,回答提问,随后由20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拟任者无记名投票表决。该次30位拟任官员全部通过了任命,看来大家对这些一把手是百分百满意的。

若从程序上来说,在人大审议新任官员环节,增加“群众考核”这一环节,当属好事。这比起时下流行的官员提拔任用前的“公开征求意见”,似乎又前进了一小步——群众对干部提拔任用,不仅有了发言权,还俨然有了“决定权”。然而,形式公正并不等于实质公正。在这种“程序正义”下通过任命的官员,是否真切反映了民众呼声,并真正经由公意裁决,恐怕仍需打个问号。

显然,所谓“群众考核”如要名副其实,其中关键在于一个“真”字,即“考核”的真假,源于“群众”的真假。很显然,虽然我们不必让辖区选民亲自到场搞广场式投票,但至少要让群众代表真正有代表性。那么,如何遴选“群众代表”就显得至关重要。

退一步说,即便这些群众代表为“真”,在程序上也并非毫无瑕疵。至少从报道来看,也有不少疑问。比如,群众代表有多大的“决定权”?他们的意见会否在最后环节被掐掉?很清楚,如果群众代表的“面试考核”,并不能影响拟任官员的去留,那么这样的群众考核,与那些烂尾的“公开征求意见”活动以及备受诟病的“听涨会”,并无本质区别;而于那些在台上慷慨陈词的新官来说,则不过是一场并无新意的新官“见面会”罢了。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